谈“构思”之于写作的意义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28 17:5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谈“构思”之于写作的意义<br>
<br>
陆薇薇<br>
<br>
影响文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构思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大到整篇文章的总体结构,小到一个细节安排,都体现了作者的独到匠心。构思是作者下笔之前的内部思维活动,构思越充分,作者做到“胸有成竹”,那么形成的文章就越有质量。<br>
巧妙的构思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同样的材料经过不同作者的构思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身边发生着相似的事情,所搜集的材料可能是相同的。那么,怎样使普通的材料产生奇异的效果呢?关键便在于构思。有一篇题为《归途意识流》的文章,看题目便知道写的是归途中的所见所感。文章由现实事件、联想和议论三部分构成。现实事件告诉我们“我”是一个从农村来的大学生,寒假去西安看望哥哥嫂子,说好哥哥到火车站来接“我”的,可是“我”等了四个钟头也没看到哥哥,于是“我”自己去了哥工作的秦川厂。文章没有按照一般的写法,写等待的焦急或是对哥哥的抱怨,而是在叙事的过程中安排了几段联想和议论,使得文章焕发出了鲜明的个性。在联想中,作品揭示了社会现象中的弊端。文中写“我”在穿越斑马线时,想起××报上说的,“走斑马线的一般是从乡下来的农民,他们胆小所以循规蹈矩,而翻越路障的一般是城里的年轻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刻画了城里人对农民的歧视,同时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城里人进行了讽刺和批判。文中的议论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主旨,是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文章中写“我”在火车站等哥哥,有乞丐来乞讨,遭我拒绝离开了。作者紧接着写道“他走了,我觉得这人脸皮太薄,这年头脸皮薄的人吃亏。”好一个不动声色的议论!文章最后,“我”终于到了哥哥家,哥哥让“我”换上暖和的衣裤,又给了“我”一百元。“我觉得世界上只有两个东西真温暖:一个是家,一个是这张硬纸上领袖的微笑。”语言中流露出无奈的苦笑和深深的悲凉。由此可见,作者巧妙安排的联想和议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普通的归途记录变成了一曲“警世钟”,这便是构思显奇效。<br>
在选材、组材时,构思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写作准备阶段,搜集了大量的材料,那么,选择哪些写到文章中去呢?这就要看文章的构思了。有些材料看似没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巧妙的构思能把它们安排到一篇文章中,并且在主题上翻出新意来。《钓客》就是范例。古往今来,水边垂钓者谱写了一曲曲丰富的乐章,后人为他们写了许多赞美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有所突破呢?文章《钓客》的构思有机地把相关材料组织在一起。《钓客》先写几位钓鱼者姜子牙、严子陵、李白等,赞美他们“不约而同地将一桩钓事演绎得精彩之至”。后半部分却笔锋一转,转而去写沽名钓誉的人,他们通过种种手段以获取名利。作者在文中直言“人家钓的是鱼,他们钓的是誉”。<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