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4600字。
《〈激流〉总序》教案
学习目标:
1.以课文前面“在这平和的文字下面我们分明感受到汹涌的激情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为学习本文的突破口。运用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验领悟文章的独特魅力。品味文字下面的激情和力量,需要“披文入情,析文入理”,要加强各种形式的阅读(默读、朗读、批读等)。
2.感受作者热爱生活,征服生活,积极投身革命的热情和斗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准备和生活搏斗的意志和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授课班级:华理大附中高一(5)(6)班
授课人:石建柱
授课时间:2005年9月22日
教学设想:
二期课改强调“以人为本”,时刻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既然关注“人”就需要教学有针对性,需要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实际来设置教学目标,可以看出,两个教学目标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从难易程度上看,不太适合我校高一学生的情况,似乎脱离了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但是,语文(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每个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有些领悟,这是一份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从教师都要有“资源意识”的角度要求,学生都不是白纸,来到教室的时候都是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想方设法把这个活的资源库“激活”,用学生的已知,解决学生的未知。教师如果再辅助设置一些层层深入的台阶,逐渐引导学生爬上思想感情和智慧的某个高度,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学是一项智慧性劳动,我们做教师的应当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的智慧调动起来,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可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对话是手段,交流是目的。让每个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语文的基本功,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追求。
我用的是“五环节备课模式——导入、阅读、解读、拓展、作业”,“模式”只是大的框架限定,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可以随着学生的变化和教材内容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本文还着眼于对课文的精读,因为二期课改都强调增加阅读量开阔视野,这固然是一个好方向,但“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使用教材旨在通过例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所以本文“以文解文”,和学生一起精研课文,只好怠慢“拓展”部分了。
做出这么多设想,我还是有些心虚的,因为我可能是属于那种“说得好而做不好”的人,请大家多多批评!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导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给本堂课定个调子,属于教学资源之一,注意与本堂课的联系)
导入一:百岁老人有一个愿望:“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导入二:巴金的心愿:让生命开花。
导入三:巴金:毕生实践“爱人”的伦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