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2/3 21:26: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小题,约10810字。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公天下与家天下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传统社会中,帝王与儒士间事实上是处在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状态中。一方面,帝王处于社会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而儒士则构成了各级官吏或后备官吏,因而二者不仅属身于同一个系统,而且儒士在这个系统中归根结底必须听命于帝王。另一方面,两者的关系又不尽于此,因为儒士还有另外一种身份,这就是“道”或者说社会发展趋势与道德正义的化身。在这个意义上,儒士集团又是超越于作为现实权力之总代表的帝王的,并且事实上构成了对帝王权力的某种程度的制约关系。这就是所谓“道”与“势”的关系。
  儒家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秉持了“从道不从君”(荀子语)的基本原则,从先秦以至传统社会晚期,儒家一以贯之地表现出了从道的要求出发对君主加以规劝、批评与约束的态度,堪称不遗余力地力图保持“道尊于势”的基本立场。孔子不仅主张“士志于道”“君子谋道不谋食”,而且明确要求“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不仅在与君主的交接中坚持以“王者师”自居,而且强调指出,君臣关系的关键是君主能否以身体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即使身处于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也依然通过侍讲、上书等方式来力图“格君心之非”(孟子语)。
  正因为此,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帝王与儒士群体之间又事实上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紧张关系。早在孔孟荀时代,道与势、德与位之间的张力就已得到明确表现。此后,随着传统社会制度的确立与巩固、随着君主权力所代表的“势”的力量的不断增强,儒士集团在体制内对现实政治的制约与影响作用在总体上呈递减趋势。明太祖对待《孟子》的态度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朱元璋认为《孟子》所谓“臣视君如寇仇”“非臣子所宜言”,因而不仅亲自动手删节,而且免除了孟子配享祭祀的礼遇。
  帝王与儒士集团之间处于紧张关系状态的根源是两者的社会理想不同,即“公天下”和“家天下”的不同。在《礼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儒家把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道德性视为人的本质,十分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力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一个人人皆为君子圣贤的道德理想国——大同之世。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家一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这就不能不与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而由于儒士集团虽以“道”的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帝王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王和儒士虽属身于同一个社会权利系统,但两者之间保持着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即“道”与“势”的关系。
  B.儒家是“道”的化身,既听命于帝王,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帝王的权力,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紧张关系。
  C.儒家力图保持“道尊于势”的基本立场,他们常以“王者师”自居,一以贯之地表现出对君主的规劝、批评与约束的态度。
  D.明太祖亲自对《孟子》一书做了删节,而且免除了孟子配享祭祀的礼遇,说明儒士集团对现实政治的制约与影响在逐渐减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社会权力金字塔的末端,儒家追求“公天下”,而帝王追求“家天下”,两者的社会影响不尽相同。
  B.儒家以“公天下”来表达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试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来实现这一理想。
  C.帝王家族追求的维护自家利益的“天下为家”的目标不可避免地会与儒家集团“天下为公”的理想发生冲突。
  D.《礼记》中描绘的夜不闭户的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体现了儒家希望成就一个人人皆为君子圣贤的道德理想国的目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张载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是儒家“天下为公”理想的传承。
  B.道与势、德与位之间的矛盾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儒家的道德在帝王“位势”的夹缝中,绵延至今,充分证明了这种思想力量足够强大。
  C.儒士集团无位、无势,根本不是帝王家族的对手,也因此决定了其“以道抗势”的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发挥作用。
  D.儒家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气度,其“公天下”的社会理想也可能实现,儒学也不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赵元任出身官宦之家,是赵匡胤的第31代孙,清朝“乾陵三大家”之一的诗人赵翼是其六世祖。
  1910 年,赵元任以第2名的身份考取了庚子赔款的留美官费生,并与同赴美国的胡适结下了终身的友谊。191年胡运在日记中写道:“每与人评论留美人物,辄推常州赵君元任为第一。……治哲学、物理、算數,皆精。以其余力旁及语学、音乐,皆有所成就。……他日所成,未可限量也。”胡适的判语显示了其识人的慧眼。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赵元任主修数学,同时在物理和天文学上狠下功夫,数学和天文学两门功课平均成绩的最高记录,在康奈尔若千年内无人打破。他同时还辅修哲学、逻辑、心理学和德文等,是“世界语俱乐部”的积极分子。赵元任还喜欢摄影,后来的妻子杨步伟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手不离相机的笑眯眯的青年。他还热心戏剧活幼,演过戏,翻译剧本,用英文写小短剧,幽默地反映留学生在美国学语言的苦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