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元检测试题(5份)
- 资源简介: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第1元 5份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01 单元考点链接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01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01 季氏将伐颛臾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01 我有一个梦想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0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考点链接
文言文——筛选文中的信息
本单元有两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除了要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外,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而掌握文章的内容,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筛选文中的信息”类题目。
1.何为“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一般是:
2.了解命题形式
(1)客观选择题。
这种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2)主观表述题。
以主观简述题的形式设定某一问题(信息筛选区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理解回答或者直接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如2014、2015年江苏卷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即采用了这种主观题型。
“筛选文中的信息”的答题“四步骤”
1.总体把握,明晰文意
答题前必须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晰文章不同人物的言行、不同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文章所表现的主旨。只有从总体上把握文章,明晰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才能为筛选准确信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审清题干是解题的重要环节,题干的要求就是解题方向。明确要求则是要明确题干要求中的重要环节或隐含信息,然后找出对应的阅读区间,再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并对照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
3.比较遴选,去伪存真
客观选择题,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正确的就必须对所给信息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依据试题指向去伪存真,从而得出答案。
如: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体现孔子治国思想的一组是( )
①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 ④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⑥既来之,则安之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②⑤
分析:题干中强调的是体现孔子治国思想的内容,而①为冉有的观点,②为孔子教育冉有如何做君子的话,⑤为当时鲁国的国家形势,都
……
季氏将伐颛臾
本课话题 ——以德治国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认为只有采取“均”“和”“安”的方针,采用“修文德”的措施,才能实现国家的“无贫”“无寡”“无倾”。这体现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汉文帝注重与民同乐,关心孤寡,力倡孝悌。文帝对鳏寡孤独、残疾穷困者及老年人大加关照。文帝即位当年,就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诏书中说道:“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将赈济与培养孝道结合起来,并规定:“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已上,又赐帛二疋、絮三斤。”
文帝曾写信给匈奴单于,剖露自己的为政之道:“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忧于心。”纵观中国数千年封建史,像汉文帝这样勤政爱民的帝王为数不多,他的德治精神不失为治国理政的一面镜子。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3.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
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5.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荀子》
6.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荀子》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本课话题 ——心底无私天地宽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马克思为了崇高的事业,忍受了万种辛苦、千般磨难,而志向不改,在革命的道路上奋然前行,正是由于他心底无私,才成就了万世英名。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带领村民致富,老百姓的贴心人
段爱平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靠走街串巷卖煎饼为生。嫁入返底村后,她通过贩卖焦炭积攒下百万家财,为村里的孩子们盖了一所学校。1999年,段爱平做了村委会主任。此后的15年,她花光上百万家财,给村里建起了学校、敬老院,修好了泄洪渠,儿子却要攒钱还房贷;她忙着建敬老院,顾不上照顾身患肺癌的丈夫,敬老院建成后16天丈夫就离开了人世;她日夜忙着安置因连降暴雨导致房屋受损的村民,却不知道自己的房子坍塌,至今还住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她的食道癌早已转移至淋巴,可她吃上几片止疼药就又奔波在村里的沟沟坎坎……她就这样贴工,贴钱,贴命,贴近百姓的心。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