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同步精品课堂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29 10:44: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60字。
  第一单元诗歌之都
  第七课《扬州慢》
  1.(14届山西太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1)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首句起兴,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2分)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1分)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写出近乡情更怯的心理。(2分)
  【解析】
  “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
  在答题时,除了上面在营造气氛等内容上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在结构上的作用:引出“画船”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陈廷焯的这种说法。(6分)
  【答案】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1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1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春浦渐生迎棹绿”,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浦者水滨,此指河水。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橹。虽云渐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觉已是春波骀荡,春意盎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的突兀感和欣悦感。笔峰骤转,却不显得生硬,两相对照,只觉笔意轻灵,意境超逸。时犹腊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小梅应长亚门枝。”下句更翻出想象。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小梅之句,颇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儿女之生长。经年飘泊在外之人,每一还家,乍见儿女又长高如许,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小梅应长亚门枝,正是这种人生体验之一呈现。“一年灯火要人归。”结笔化浓情为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一笔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词情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4届湖北七市高三联合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屈原庙
  (明)梁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巨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②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⑤杜:指杜蘅,香草名。
  (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5分)
  【答案】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另有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5分)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6分)
  【答案】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每问3分,共6分)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14届陕西宝鸡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严陵钓台【注】
  张继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客星沉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注】严陵钓台: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当年隐居垂钓的地方。
  (1)首联为何要选“清风”这一意象?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①“清风”暗指严光的高尚风范,有“斯人虽去,遗风犹存”之意。②尾联揭露批判了时人难拒诱惑,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比比皆是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拒绝高官厚禄、不求荣华富贵品行的敬佩与赞叹。【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意象分析和情感的探究的题目,意象要注意其深刻的含义,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清风”是严光的高尚风范的象征,情感结合标题“题严陵钓台”是一首吊念诗,应是对对象的赞许之情,“芳饵”“不吞钩”正是和普通人对比,突出对严光“拒绝高官厚禄、不求荣华富贵品行”的赞许和敬仰。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中间两联虚实结合,请做简要分析。(6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