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0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27 22:12: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27160字。

  2016年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国散文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著作,成就了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第一高峰。两汉的《史记》、《汉书》中不少篇章也可视为优秀散文作品。到了魏晋南北朝,秦汉的散文失去了锋芒,渐为骈文所取代。骈文要求骈辞丽句,音韵铿锵,曾经起到了丰富“艺术语言”、提高汉字艺术表现力的作用。但骈文发展到后来,专事涂泽,堆砌典故,造成偏重形貌的浮艳文风;成为表达思想感情的桎梏。
  唐代的陈子昂“属词皆以经典为本,时代钦慕之,文体一变”之后,萧颖士、李华都曾为扭转华靡柔弱文风作过努力。但由于积习已久,终未能奏效。“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面临着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的严酷局面,一些有进取变革精神的文人学士奋起抨击时事,改革弊政。政治上的革新也引起了文学上的革新。韩愈、柳宗元顺应时势,打出“复古”的旗号,申言恢复秦汉散文传统,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提出“文道合一”、“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主张以及“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的革新文体的具体规范。他们在散文创作中,弃因袭,崇尚独创,大力实践不拘长短、抒写自由、传道授意的散文创作。到宋代,欧阳修又极力推崇韩、柳,继韩柳“文以明道”说之后,更提出了“文道并重、道先文后”的观点;继他们“不平则鸣”论之后更提出“穷而后工”的主张,坚持和发扬了我国散文的优秀传统。欧阳修这些主张对于王安石、三苏和曾巩等人有很大的影响。显然,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思想、审美观念,从总体上看,是一脉相承并互相辉映的。此为史家所共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各具文采。就单独个人创作而言,其风格是独创和多样的统一;就八大家综合起来作考察,又构成了唐宋散文异彩纷呈的艺术整体。这是继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之后,由散文这一文体自觉中产生的最可宝贵的艺术结构。
  关于八大家的艺术风格、创作个性,早就有“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之说。如细探其作品,韩愈写人状物抒情,浑浩流转、气势磅礴,是继司马迁之后的又一位艺术大师。柳文清拔澄澈,精辟深刻,他的《永州八记》可谓郦道元之后的山水散文的杰作,但就其文字之优美、情景互化之种妙而言,又非郦氏能望其项背的。欧阳修为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通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曾巩的散文朴实谨严,委曲周详,平易淡远,显得古雅平正,层次井然。王安石散文雄健峭刻,简洁明净,风格锋利,但似略输文采。苏洵为文师法孟子、韩愈,长于议论,风格雄奇坚劲,其《六国论》情理相间,既启人思,又增人感。苏辙之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词清句雅,自成一家。苏轼才华横溢,融儒、道、释之长,恣肆潇洒,其论文雄辩滔滔,气势纵横;其记叙挥散自如,变化无穷,情景互融,实践了他的“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的文论主张。
  (1)下列关于“反对骈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骈文骈辞丽句,音韵铿锵,逐渐取代散文成为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文体。
  B.骈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专事涂泽,堆砌典故,偏重形貌,文风浮艳。
  C.骈文过于注重外在的形式,内容华靡而柔弱,限制了思想感情的表达。
  D.骈文抛弃秦汉时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变得追求“饰其辞”却“遗其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陈子昂在创作时,多“以经典为本,时代钦慕之”且“文体一变”;萧、李二人也曾为扭转文风作过努力,但终未能奏效。
  B.韩、柳二人崇尚独创,大力实践不拘长短、抒写自由、传道授意的散文创作;因此提出“文道合一”、“文以明道”等主张。
  C.从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及其巨大的影响力等看来,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思想、审美观念,从总体上,一脉相承并互相辉映。
  D.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文学创作,既是独创和多样的统一,又构成唐宋散文异彩纷呈的艺术整体,达到了散文文学艺术的巅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为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通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板,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
  B.曾巩的散文朴实谨严,委曲周详,淡远,典雅,层次井然;王安石的则雄健峭刻,简洁明净,风格锋利,但似略输文采。
  C.苏洵为文师法孟子、韩愈,其文长于议论,风格雄奇坚劲;其《六国论》情理相间,既启人思,又增人感,自成一家。
  D.苏轼才华横溢,融儒、道、释之长,恣肆潇洒,其论文雄辩滔滔,气势纵横;其记叙也很好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论主张。
  二、古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于,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成还,皆自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