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训练1(1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训练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冰心:巴金这个人》同步训练.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渐》同步训练.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说不尽的狗》同步训练.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鱼书》同步训练.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同步训练.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项脊轩志》同步训练.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与妻书》同步训练.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逍遥游》同步训练.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菱角的喜剧》同步训练.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我的母亲》同步训练.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议论散文两篇》同步训练.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赤壁赋》同步训练.doc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我打这个电话是因为我们决心连名给巴老拍一个有趣的能逗他发笑的电报。
B.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对市民生活现状摸底调查显示:住房与房价最牵动市民心。
C.联合国武器核察人员在一个月内对伊拉克总统官邸进行了多次突击性检查。
D.经权威机构鉴定,拍卖商得知,这副题为《农妇》的油画竟然是凡•高的作品。
解析:A项,连名—联名;C项,核察—核查;D项,副—幅。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拿龙骨坡石器和东非能人制造的石器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前者主要是用石灰岩,后者主要是用火山熔岩;多用砾石或石块简单打制;都有捣碎器。
B.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中,既有进行的、具有人民性、革命性的文化,又有落后的,带有腐朽性、反动性的文化。
C.“当、当、当……!”时钟敲了六下。“唉,妈妈怎么还不起来?”小明有点着急了。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1)“铁肩担道义,________著文章”,这是学界精英应该具备的素质,说白了就是“道德文章”四个字。
(2)目前,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________字词的教学,以为是小儿科,将其交给学生自学,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
(3)一晃就是二十年,这中间只有一次见过《收获》,是我在东北劳动期间,________在一个干部的床头见到的。
A.棘手 忽略 偶尔 B.棘手 忽视 偶然
C. 辣手 忽视 偶然 D. 辣手 忽略 偶尔
解析:(1)辣手:指老手、能手,形容非常厉害;也形容事情难办。棘手:指像荆棘一样刺手,形容事情难办。对学界精英的评价用“辣手”的前一义项合适。“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是明代杨继盛写的一副对联。(2)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多指有意的。忽略:没有注意,疏忽,多指无意的。“以为是小儿科”表明是有意而为,用“忽视”符合句意。(3)“偶然”与“偶尔”意思相通,但在用法上有区别。偶尔:与“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与“必然”相对,表示意外。由于句意是“意外”地见到,选用“偶然”合适。
2.下列各句加点虚词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菱肉相似,这是它们的“同”。菱壳的勾儿数目不同,这是它们的“异”。“同中有异”,这道理在小小的“菱角家族”中就表现出来了。
B.我深以自己为什么对于吃了几十年的菱角竟一点常识也没有为憾。
C.后来,才知道浙江嘉兴也有一种圆角菱,是没有角的。
D.区别于其他的生物,它们有许多的“同”,因此它们构成一个家庭,尽管在“同”中它们又有许多的“异”。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A.“菱角是有两个角的,”这概念就在自己的脑子里坚固地形成起来。
B.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菱角味道原都一样,只是它们的模样儿不同罢了。
C.生物学书籍告诉我们,像蝗虫、蝴蝶——这一类昆虫,都各有两千种左右。
D.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
4.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有些患“过敏症”的人喝一杯咖啡就要死要活,有些人装一肚子咖啡却仍旧可以酣然大睡。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B)
甚至每天邮差打门的声音,也使你起了带疑惧的希冀,________你不知道而又愿知道他带来的是什么消息。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________窗呢?你清早起来,________把窗幕拉过一边,你________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A.由于 但是 只有 才
B.因为 但是 只要 就
C.由于 然而 只有 才
D.因为 然而 只要 就
3.从修辞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A.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
B.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
C.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D.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
解析:B、C、D三项均为比喻;A项是拟人。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
(1)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______(工夫/功夫)!阴阳潜移,春秋(春秋/岁月)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
(2)造物的骗人,使人______(流连/留恋)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变化/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
(3)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______(往往/常常)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他做事总是虎头蛇尾,不能从一而终,因此受到了很多批评。
B.与干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上下齐心一样,政府如果想在网络反腐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就不能只是让网友剃头担子一头热。
C.孙中界断指明志的做法揭开了“钓鱼执法”的真相,还了自己一个清白,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重庆市的反黑行动打掉了一大批黑恶团伙,达到了拔了萝卜地皮宽的良好效果。
解析:A项,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多指感情专一,不三心二意。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
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②举匏樽以相属
C.①扣舷而歌之
②倚歌而和之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 “属”通“嘱”,劝人饮酒。A项两个“望”分别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望见”。C项两个“歌”分别是“歌唱”“歌曲”。D项两个“虚”分别是“太空”“月缺”。
答案 B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寄蜉蝣于天地
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①②中的“于”均为介词 “在”。③中的“夫”有指代作用,“那”。④中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