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七上语文要点提示
- 资源简介:
约5210个字。
部编初中语文教科书
(七上)要点提示
王红爱(根据专家讲话整理)
一、要多方调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1、调动学生的兴趣,不等于“让学生觉得有趣”。2、要衔接,更要超越: 必须与小学教材形成内容、体系、审美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别。3、缺少“新东西”,是语文不受重视,学科地位不高的重要原因。4、要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范式。七年级教科书要帮助学生实现从“小学型”语文学习向“中学型”语文学习转变。(1)对内容系统、学习深度、理性思考的强调(2)从“得意”走向“得法”
以《窃读记》为例说明:
1、“阅读提示”重点关注作品的情节性(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呼应)。
不仅重点关注情节性,更引入“悬念”这一术语,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悬念的设置方式与连续设置悬念的写法。2、一篇文章可以适应多个年段,关键就在于教学选取的方向与要点不同。
二、需要教师重点关注之处
板块聚焦:1、读写配合2、阅读:双线组元3、写作:独立专题4、综合性学习:三个系列5、名著导读:聚焦读书方法6、课外古诗词诵读:诵读赏析结合7、补白:知识补给站
重点关注单元导语
1、单元导语潜藏着语文能力体系。2.单元导语展现了教材整体结构。3.单元导语引导着单元备课方向。结合课文,读透单元导语。单元目标,要少而精;课文目标,更要少而精。
以第一单元单元导语为例:
1、单元导语第二段的动词,大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个性色彩较浓。
2、“落实”的名词,有“情景”“美”“表达效果”,也比较主观。
3、这都在提示本单元教学大致应该采用何种方法。
重点关注预习要求:
1.预习分两段,一是提示,一是具体任务,二者有一定的关联,但功能不同。
2.提示的“路数”视文章而定,远者近之,近者深之,狭者拓之。目的在引起重视、调动兴趣,并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重点关注“老课文”
1.注意“老课文”文本的变化。文本变化既有版本考虑,也有文学考虑
2.注意老课文在新的单元组合或单元学习重点中扮演的角色。围绕单元教学重点设计“老课文”的教学重点。如《春》《纪念白求恩》:《春》当年的改动与现在的“复原”,其实都有过深入的思考;《纪念白求恩》重点放在梳理思路方面,整个“思考探究”都不涉及内容问题。
重点关注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的编写方式,意味着教学目标和课型要有较大的变化。
2.教科书中的自读课文与“自读课本”中的文章不同,更突出教师的“导”。引导: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多个不同的阅读重点和方向。指导:对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过程性的指导。
疏导:在阅读的效果,达到的水平方面,同读一文,要允许学生处于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研究阅读的不同层次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底要低一点,通过底部的抬升实现整体水平提高。榜样示范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