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370个字。
《走近中考》写作部分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家尧
重庆市江北中学 冉斌 杨文俊
作为中学生应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写”是关键,是核心,体现了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生活和文化的积淀,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考试的角度来年,作文所占的比例极大,作文的优劣事关语文中考的成败。下面的内容将从各个方面为你应对中考作文提供方略。
一、考点分解释要
考纲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的要求共有10条,与中考作文相关的要求主要有5条,这也是各地《考试说明》的要求:1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2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力求有创意的表达。3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4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5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在大多数中考试题中,作文的字数要求为600字。这几条要求看起来虽然简单,但要达到或较好地实现这一要求却非易事。
命题趋势
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呢?
1、贴近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特征。这是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的体现。学生要学会“关心家庭、朋友、社会、其他物种乃至地球”。因此,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社会和自然,关注当代的价值倾向,是近年作文命题的走向。如2003年的话题作文“拥有现在” (陕西省)、“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浙江宁波市)、“自然”(黑龙江省),命题作文“责任” (重庆市),2004年的半命题作文“《 让我陶醉》”(江苏省盐城市)。以上这些题目都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社会生活的关注,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
2、抒写真情实感是作文永远追求的目标。“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不仅是评价作文的标准,也是对考生人格判断的重要尺度。用真心去感受生活,以真情去体验生活,用文章去表现“真我”是考生应该追求的目标。从这两年中考作文试题看,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如2003年的话题作文“交往”(四川省)、“在挫折面前”(黑龙江哈尔滨市)、“喝彩”(北京市)、“陶醉”(吉林省)、 “期盼”(山东省)等,2004年的“话题作文“心灵的距离”(杭州市)、“真实的我”(山东临沂)、“生命”(重庆市)、等,这些题目都为考生抒写真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注重中考作文的人文熏陶,把学生写作视为生命成长的过程。写作不仅仅是一次次文字技巧的“炫示”,它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内心世界的独白。学生将生命中的感悟通过文字抒写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感知——感受——感染——感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想得到净化,情操受到陶冶,生命的价值得以提升。因此近年作文命题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如2004年话题作文“愧疚”(重庆市北碚区)、“生命”(重庆市)、“承诺”(陕西省)等都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注。
4、减少束缚,鼓励创新。为了让学生抒发对生活独特而真切的感受,鼓励创新,近年的中考作文题除了减少对写作内容的束缚,让学生有话可说之外,在文体和表现方式一般也不作规定,考生可以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题材、自选角度,便于自由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