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2690字。
青海省西宁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为试题卷,不允许作为答题卷使用,答题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填写在试卷上。
4.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5分)
(请将以下第1—6题的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huàn) 踌躇(chóu) 家醅(pēi) 强聒不舍(ɡuō)
B.菡萏(hàn) 撺掇(cuān) 睥睨(bì) 义愤填膺(yīnɡ)
C.孪生(luán) 嗔视(zhēn) 愧怍(zuò) 周道如砥(dǐ)
D.庇荫(pì) 宽恕(shù) 哂笑(shěn) 盘曲嶙峋(xún)
【答案】A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更胜一筹 穷愁潦倒 销声匿迹 油光可签
B.海枯石烂 天衣无缝 津津有味 相形见绌
C.美味家肴 锲而不舍 锋芒毕露 味同嚼蜡
D.尽态极妍 狂忘自大 遮天蔽日 隐姓埋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签”为“鉴”,C“家”为“佳”,D“忘”为“妄”,答案为B。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西宁市海湖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们不禁赞叹:“西宁的变化太大了!”
B.在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
C.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D.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B“目空一切”是贬义词,指狂妄自大,瞧不起所有的人,不符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宁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B.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者“左右”)
C.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删去“在”和“上”)
D.做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并且”改为“和”)
【答案】D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讯(记者 郑思哲)5月12日上午,省减灾委员会组织省民政厅、省卫计委、武警青海总队、省公安消防总队、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等成员单位和西宁市、城西区有关部门共60多家单位,在西宁市新宁广场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今年5月12日是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省减灾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将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及科学知识的宣传工作,并以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业为平台,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活动。
同时,在“防灾减灾日”当天,省内各市(州)、县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