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2900字。
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花未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川端康成及本文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
2、学习从自身感受出发,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1、进一步学习品味散文的语言。
2、培养从生活中发掘美的意识。
德育目标:激励学生从平凡中发现生命中美的瞬间,珍惜时光。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主旨。
2、 鉴赏本文的语言,深刻体会其内涵。
教学难点:
1、 理清思路,明白文中援引诸多例子的作用。
2、 把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 永恒在刹那被珍藏
这样的美无疑是好的,但是有多少美我们无法收藏呢?有些美像是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专门为你开放却被忽视。生活中总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美丽,比如一朵花的开谢,从蓓蕾初绽到残红零落,它的美不动声色又惊心动魄,可是有多少人会注意呢?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 我错过了许愿 一朵浪花溅起在岩石 我错过了祝福 一个故事娓娓道来 我错过了聆听 一个梦想消逝在脑海 我错过了定格
我们一次次地路过,又一次次地错过。岁月就在我们对它的漠视中翩然而过。
流年似水。
二、整体感知
但是川端康成不同,他由一朵未眠的海棠花想到了很多。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通过作者发现未眠的海棠花美,引起了对美的感悟,通过个人审美体验,论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三、揣摩分析
1、 请同学朗读1、2自然段。
提问:在这两节中,作者感悟到未眠的海棠花有一种哀伤的美,为什么作者会觉得哀伤?
提示:北宋诗人苏轼面对深夜绽放的花写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诗句。诗人唯恐花儿睡去,故而彻夜燃着灯火,可见“花未眠”也不是永恒的,不能永远留住这特定的美,花总有睡去的一天,诗人在为它的容易凋零而感伤。
明确:凌晨四点的话棠花美丽芬芳,却少人喝彩,作者有机会看到了,本来是件幸事,可转念一想,除了花未眠的美,还有许多细微的美从未留意,上帝对追求美的人如此吝啬,生命中不知错过了多少这样地时刻,不由地悲从中来。
插入:这种哀伤也是深植在川端康成心中乃至整个日本民族精神内核中的。川端康成幼年失去父母,孩提时代又失去了姐姐和祖母,16岁那年,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撒手人寰。在他的作品中,充盈的便是一种玄妙的悲哀,幻想的忧郁和幽情的感伤。
2、 现在川端康成又把这样的哀伤寄在一朵花上,一朵未眠的海棠花上,假如我们的生命可以肆意挥霍,可以无限地去找寻美、感受美,这种哀伤还会生发吗?(不会)于是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在第三自然段寻找答案。
明确:A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B 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3、如何理解“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美是有限的”
提示:看窗外有什么?天空,天空下呢?白云,树木,城市,乡村,街角的一盏路灯,田垄上几株秋草……自然是无穷无尽的,美也是无穷无尽的。
明确:人的生命有限,感受能力有限,范围也有限。
4、当作者参透了这个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