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900字。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2006届年高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睥睨 譬如 穷乡僻壤 好洁成癖
B.对峙 炽热 炙手可热 栉风沐雨
C.孝悌 缔约 无的放矢 归根结蒂
D.遗憾 怡然 贻笑大方 甘之如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寒暄 福祉 风烛残年 别出心裁
B.慰藉 膨涨 饮鸩止渴 目不暇接
C.传颂 枯索 察颜观色 真知灼见
D.谄媚 洗炼 重蹈覆辙 披沙捡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在全球能源( )之时,核聚变能受到能源专家的( )。专家们预测,核聚变能将是解决二十一世纪人类能源需求的( )。
A.日益枯竭 严重关注 唯一途径
B.日趋恶化 特别关注 主要渠道
C.日渐枯竭 特别垂青 主要途径
D.日趋严重 倍受青睐 重要方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B.当代社会高度重视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他虽然颇有才华,但由于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因此本公司不拟聘用。
C.体制虽然变化了,但也保留了过去某些合理的做法,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改革,有利于在继承中创新。
D.政府应及时开展诚信教育,加大监督力度,指导企业把目光放远,不做“一锤子”买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B.“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进入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何其暧昧,但美国与印度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
C.大型国营企业发生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D.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1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6.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诸子散文中,《论语》为语录体,《孟子》为对话体,《庄子》文学性最强,《荀子》、
《韩非子》类似专题论文集。
B.我国古代戏剧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有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汤显祖笔下的李香君、孔尚任笔下的杜丽娘。
C.“子房鞋,买臣柴,屠沽乞食为僚宰,版筑躬耕有将才。古人尚自把天时待,只不如酪子里胡捱”。从其文句特色来看,应当属于曲。
D.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其实,追究人生的根本,是人类本性中固有冲动,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烈时,他便是一个具哲学家气质的人了。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他的问题。他的问题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
哲学本意是“热爱智慧”,智慧虽然无法转让,然而,对智慧的爱却是能够激发起来的。我们读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得大困境的观察和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痛苦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
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推理求得呢?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和觉醒,直觉和顿悟。人生最高问题对于一切人相同,但每人探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必定显出个性的差别。哲学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