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10
- 资源简介:
约10160+8540字。
林黛玉进贾府
【学习目标】
1、 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故事梗概,了解《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化
中的地位。
2、 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 了解文中对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方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
【学法指导】
1、 课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以及前五回的主要内容。
2、 通过人物具体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主旨。
3、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活动来展现客观环境的方法。
【高考导航】
1、 盥、忖、韶、症、解等字的读音是高考字音题考查的热点。
2、 阜盛、不经之谈、雕梁画栋等词是高考字形、词义辨析题考查的重点。
3、 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作品】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清代小说家。
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他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奶娘。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极受康熙帝宠信。康熙帝六次出巡,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家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约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中长大的。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了曹雪芹的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苏,却违背了曹雪芹的愿意。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文题解读】
本文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题目是编者根据小说节选部分的内容拟定的,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
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
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
(2)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开列了人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