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57
- 资源简介:
约3080字。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金晓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的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增强社会道义。
2、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记录惨案现场的文字用心领会,读出多种理解。
2、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富含深意的语句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渲染气氛,介绍背景
86年前,一个春天的日子,春光明媚,和风吹拂,在中国的北方,老舍、林语堂都很欣赏的一座古老的城市里,一群花样年华的热血青年出于爱国热情,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他们走上街头,一路走,一路喊口号、发传单,当他们走到当时执政的政府门前时,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了,当时的政府竟命令卫兵向请愿学生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鲜花一样灿烂的生命在鲜血迸裂中遽然凋谢,温和清婉的微笑,在一瞬间化为永不存在的尘埃。这就是使200多热血青年死或伤的“三•一八”惨案。几天后,报纸传播流言,说是共产党和少数群众领袖置青年于死地,大屠杀的惨象和卑劣的流言,使鲁迅忍无可忍,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这篇名篇。
二、刘和珍是在这次惨案中牺牲的热血青年的代表,《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到惨案发生时的具体情景。从鲁迅描述的惨案情景中,你看出了什么?
1、执政府的凶残的屠杀,有预谋,欲置之死地,布下罗网。
从背部入:埋伏在那里,有预谋,卑鄙。说明,并不是向前冲击,而是后退,说明射击并不是为了保卫执政府衙门。
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多人开枪,置之死地,有军官指挥,有预谋。
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一是敌人居高临下,二是直接用枪抵着她的肩膀射击。不可能是平射。这也说明了这是一次“短兵相接”的冲突,令人痛心的是,一方手握枪支、棍棒,另一方却是赤手空拳,因此发生了死伤兩百多人的惨剧。
一个兵中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头部及胸部是最要害部位,欲置之死地,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