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7/29 9:17:00
  • 资源来源: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3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教学目标<br>
1、根据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对中化民族觉醒与抗争的由衷赞美。<br>
  2、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br>
3、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br>
4、小结现代诗歌的特点及有关常识。<br>
二、重点难点分析<br>
  1、全诗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想象纷纭而含蓄,给理解带来许多困难,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体察到它的内蕴。<br>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br>
  3、对少数意象比较晦涩的难句,我们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确,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当时身处国民党统治区,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倾向表达清楚。<br>
  4、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情调是哀歌式的,遵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他的这一诗风,从他译雪莱、拜伦,似也可以得到印证”。《赞美》一诗也鲜明地体现了他的风格和情调。<br>
  5、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横越时空,缤纷多彩,内蕴深远,气势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调,故全诗拥有雄浑美和沉郁美。<br>
  6、诗中广泛运用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br>
三、课型<br>
自读课<br>
四、课时安排<br>
一课时<br>
五、教学步骤<br>
  1、要求学生读课本有关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br>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四十年代初开始创作诗歌。诗作具有深厚凝重的特点,在外国诗歌翻译方面也有较大成绩。<br>
2、听读、朗读、默读全诗,扫清文字障碍。<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