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40字。
何不这样改作文?
平阴县实验中学 于淑芬
何不这样改作文?
去年暑假后,新接初一,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无论是写作教学的现状,还是现代教育的发展,都在呼唤人们,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早就指出:“学生作文老师改,跟老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作文评改一直是令人头痛的难题,以前对作文评改也曾作了积极的探索,进行了学生评改的尝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这种观念,年长日久,根深蒂固,学生评改作文的做法始终没有得到推广,直至今天,绝大部分教师仍然在越俎代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但收效甚微。现在新课改来了,在课改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不再有重重顾虑,结合本年级实施的异步教学对“如何让学生评改作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具体操作如下:
一 转变观念,做好互评的准备工作
1、动员。首先向学生阐明学生互评作文的意义,转变学生的观念,纠正学生认识上的误区,解除学生的顾虑,激起他们对互评的热情。取得学生的支持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也为后面的评改作好思想准备。
2、分组。把每个班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6人为一组,写作水平好中差搭配。选出1名至2名任 组长,(应是认真负责的,最好也是写作水平比较高的)他们主要负责收发作业、安排批改、组织小组评议和推荐佳作的工作。
3、制定一个基本的评改标准(每位学生人手一册)通过反复训练,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标准和方法使学生有规可循(标准可从格式、卷面、病句、标点、结构、选材、表达方式等方面制定)。初次修改,要求学生先从语言修改入手,着重考虑词语是否用的准确,结构是否合理,句与句是否通顺等)。这在开始实施时较为重要,当然在以后的评改时也可根据教材写作单元的训练要求或教师安排的训练要求提出相应的标准。
二 互评步骤
第一步,个人评改:每一个同学批改一篇习作。在本上根据要求写出等级和评语。
第二步,小组评议:组长组织大家传阅、讨论,了解各人评改情况,推荐佳作。
第三步,师生点评:对各组推荐的佳作或精彩语段语句,在全班宣读,并进行集体点评,有时也可对有争议习作也可点评,而且形式应该多样。
第四步,反思与自改:课后由本人写出对评语的看法和自己的反思,可以发表不同看法,重新修改习作。
第五步,教师查阅:老师整体浏览,写简要评语,对本次评改作简要总结工作。对于有典型意义的作文,可组织全班进行专题讨论。
三 说明
实施时可采取“示范引路,点面结合,优差兼顾,自改和互批相结合”。老师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各选几名代表,进行面批,了解作文的基本情况及作文中碰到的具体问题,从中选择3篇有代表性的作文作为典型,在课堂与全班同学一起,根据批改标准,运用批改符号,将典型文章进行精批细改,使学生充分掌握批改作文的标准、重点及修改符号,使学生批改时有法可依。这五个步骤中,第一步很重要,虽然看上去很平静,不热闹,但人人都在动脑动手,平静中有感受,有思考,有评价,平静中包含着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理念和教育的公平性。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其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这一步也是后面几步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一定要花力气抓好。第二步是第一步的扩展,既是对第一步的制约和深化,又是第三步的准备。由个人评改到小组,参评的人多了,可以修正个人评改中的误差,也体现了同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