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00字。
高考作文复习指导
话题作文从1999年始在高考中出现已经五年了,它逐渐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题型。话题作文在现阶段仍是写作训练的一个主要方向,因此有必要做适当的练习。以下,我谈谈自己对高考作文的一些认识。
一、 关于话题作文的基本知识:1、话题作文的基本形式:材料+提示语(引导语)+话题+要求(注意事项)。所给的材料有的是寓言故事类(如2004年广东卷的《语言与沟通》),有的是情境事件类(如2004年的浙江卷《人文素养与发展》),有的是名人名言类(如2004年福建卷和全国卷)。从所给的“话题”本身特点来看,主要有关系类,如2004年上海全国卷《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有概念类,如2004年上海卷的《忙》,有观点类,如2004年江苏卷《山给人以沉稳,水给人以灵动》。从2004年各地高考作文的要求来看,基本有如下几条:自定文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可概括为“四自”、“两不”)话题作文在考试大纲中规定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的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发展登记的要求是:深刻。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二、关于考场作文的常见应试技巧:
1.话题作文的审题
①明确文题构成。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或注意)四部分构成。话题作文的材料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述一段小故事或给出一幅(组)漫画等,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力,激起考生的写作兴趣,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境。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打开思路。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话题和材料的关系,既可能是话题范围仅仅是材料蕴含的意义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话题范围远远超过材料所蕴含的意义。要求(或注意)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立意、选材、文体、题目、篇幅等方面的规定。
②审读材料(包括提示语)。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③审读“话题”。“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准,想清,这样才能使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准确,否则就有偏离的可能。
④将“话题”与材料结合起来。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既要紧扣话题,又要紧扣材料。只扣材料不管话题,就会信马由缰,写出的作文似是而非;只扣话题不扣材料,就会把话题作文写成命题作文,写出的作文与要求若即若离。
审清题后,要拟好题目。常见的拟题方法有如下一些:
巧用词语。拟题时可以充分的利用、挖掘生活语言,利用相似词语的颠倒、谐音、形近等特点产生的独特魅力使标题靓丽起来。如:《打假与假打》、《向钱看与向前看》、《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