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精品】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议论文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试卷 / 中考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8/31 17:08: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1
  • 下载点数: 4 精品币  如何增加精品币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本系列资源是我站特约会员历时三月精心编写的精品资源,根据上传者要求,需要您用我站的精品币才能下载。本站对此系列资源拥有所有版权,下载资源只供本人教学使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作商业用途,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共24个经典专题。130套绝对中考真题全部选入,试题、答案均为纯word版,无扫描部分。试题按照省市音序排列,易于查找,不重复,无遗漏;内容最新最全最精,分类严格合理,答案解析详尽,排版精美,下载打印即可使用,可谓是绝对超越网络上所有同类资源的超一流精品资源。

约97160字。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议论文阅读
  【北京市】(三)阅读《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完成21-23题。(共9分)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遗产,是中华名族千百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结晶,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②传统美德中最重视一个“忠”字。传统意义上的“忠”,虽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屈原自投汩罗,张骞出使西域,戚继光抗倭,林则徐销烟......这些先贤的事迹之所以为人们世代传颂,就在于这种“忠”实际上促进了国家、民族发展。孙中山先生曾说:“现在说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为;说忠于国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今天弘扬“忠”,就是提倡每一个人既要热爱我们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名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③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①,都体现了这种仁爱美德。“仁者爱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必然为爱所驱使,为所爱的人奉献,关心他,爱护他。因此,这种美德是调节人际关系、保障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近年来,一些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紧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倡导仁爱,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提升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因此,充分汲取传统道德中的仁爱美德,即是净化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④就个人而言,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之命提供精神营养。读《陋室铭》可以知道,唐朝诗人刘禹锡,虽身处逆境却不改高洁的情操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是因为他在仕途失意、不能“兼善天下”时,便以“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从而获得了“惟吾德馨”的精神回报和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见,中华传统美德,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进而转化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⑤总之,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升华。我们只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选自肖群忠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及到尊敬其他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孩子。
  21.读完这篇文章,对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你的认识是              
  。(不超过25字)(2分)
  22.阅读第②段,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忠”的时代价值的。(3分)
  23.阅读第③段,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现实意义。(4分)
  【答案】21.(2分)尽忠职守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安身立命的精神力量。
  【解析】根据题意,判断题型,此题为中心论点的判断题。传统美德的时代意义可从②③④段中提取有效信息:第②段:爱我们的文化,忠于职守,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这种于国于事的担当意识,是实现名族复兴的强大动力。第③段:传统美德对促进人际和谐有积极作用。第④段对于个人,传统美德有助于为安身之命提供精神营养。
  22.(3分)首先运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忠”的含义,接着举屈原等进行事例论证,证明他们忠促进了民族的进步;然后引用孙中山的话作为道理论证,最后提出弘扬“忠”的要求,及对民族复兴的意义。
  【解析】由关键词“如何阐释”判断此题为论证过程题。
  23.(4分)心怀仁爱之心,相互为善才能成就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自己的老人的时候不要忘记那些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这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中的博爱思想,我们现在的社会正需要这种博爱思想,如果人与人之间可以亲如一家,把别人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去善待,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护,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然而养老、教育、医疗等行业也不乏一些缺少仁爱之心,缺少职业操守的人,实在令人齿寒心寒,他们的行为不利于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温馨、和谐、友善的大家庭。
  【解析】此题为常见的结合生活实际谈个人理解的题。答题思路:先总结原文指定段落,再举出旁证证明观点,最后强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重庆市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不久前听了一个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演讲者自然是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我听了之后却反复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三个字并列,“天”与“地”就是人的“水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高山、没有河流、没有原野、没有草木,我们无处获取木料、种植粮食、接来饮水,人怎么去生活?“水土”不仅给我们自然的凭靠,也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比如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高山是被从地底掏空的,如果我们的河流是被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污染了的,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撂荒,看不到庄稼,如果我们的草木动不动被连根挖掉,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
  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假若一个社会人文生态和谐,我们的心灵就会被社会养得活泼开朗;假若一个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视他人为地狱,我们的心灵必然变得狭隘偏激。
  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这样几个条件:第一,社会必须是诚信的;第二,社会必须是善良的;第三,社会必须让我们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
  人不是一个孤岛,必须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社会讲诚信,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我们做生意不忧虑被敲诈,我们写作可以及时拿到稿费,那么,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社会各种矛盾会大量减少。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个别人作恶,但社会的总体必须善良。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钱,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细节,得到救助的人会感受到社会的关心,日后可能向别人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善良得到了保证,我们出门在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我们的言行也才会变得绅士。
  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每个个体,二是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组织化了的公权力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它就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养人”的“水土”从来是有责任感的人创造出来的。
  (选自娄底新闻网,有修改)
  18.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和谐的社会环境才养人。
  D.社会的总体是良善的,人们的言行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19.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⑴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⑵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舞台”在文中的含义什么?)(2分)
  20.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4分)
  21.文章第④段与⑤⑥⑦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4分)
  22.在打造“养人”的“水土”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案】(二)(20分)
  18.(3分)C(A、D项以偏概全;B项是为了引出论题,不是文章论点) 
  19.(4分)⑴指好的自然“水±”才能养人(1分),不好的自然“水土”还会害人(1分) 
  ⑵指展示才华的环境和条件(2分)。
  20.(4分)举例论证  证明了自然的“‘水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这个观点。(每问2分)
  21.(4分)总分关系(2分) 第④段总说社会的好“水土”需具备的三个条件(1分)),⑤⑥⑦段分别对这三个条件加以阐述(1分)。
  22.(5分)示例:每个个体都应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为(1分);应有人人是别人的社会“水土”的意识,从自己故起,给社会的“水土”注入正能量(2分)例如我们外出旅游时要爱护自然环境,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或攀折花木;做人要讲诚信、良善,与别人和睦相处(2分)。(意合即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