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个字。
《论语》六则
【重点品析】
1.《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学而不厌。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你知道有哪些?
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
3.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
甲生: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乙生: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丙生: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丁生: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
【文言知识】
(1)通假字
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古义异义词
【同步达纲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__ (2)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 (4)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
(5)默而识之( )________________ (6)敏而好学( )_____________
2.文言文中的“而”主要作连词用。有时表示顺接,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通常可不译或译为“并”“并且”;有时表示转接,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可译为“却”“但是”等;有时表示修饰,指“而”连接的两个部分中,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可译为“地”。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字各属哪种用法?
(1)学而时习之( ) (2)敏而好学( )
(3)默而识之( ) (4)人不知而不愠( )
3.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