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议论文专项训练
- 资源简介:
约26650字。本资源将初中语文以论文写作序列化,结合最近几年武汉市中考、调考试题,将知识讲解与练习相结合,适合初二下议论文的教学。
议论文专项训练
第一课:材料作文的审题
【方法指津】
第一步:整体把握材料,明确材料“呈现了什么”。
为了整体把握材料,开始训练时,我们可以把整体的材料“切分”成几个层次,在逐层把握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内容整体把握材料。
【真题呈现】
武汉市2010年元月调考试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王争艳,一位普通的社区医生,日前被市长亲自授予“上医之境”的牌匾。25年来,她的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多年如一日坚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干干净净做了一辈子医生,坚守着“上医之境”的行医理念;25年来,她诊疗时从不打断病人讲述,始终微笑着注视对方,然后她会用双手为病人做检查,这双手就像一台精密仪器,可以在病人就诊的几分钟里,基本锁定病源,开完处方,她还要一点一点交待清楚病人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展现着一位普通医生的“上医之境”。她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多年来,她坐诊在哪里,病人就跟到哪里,被大家称为“一剂良药”。
这剂良药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分层概括】
[总起] 王争艳,一位普通的社区医生,日前被市长亲自授予“上医之境”的牌匾。(王争艳被市长授予“上医之境”的牌匾)
[分述一] 25年来,她的平均单张处方不超过80元,多年如一日坚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干干净净做了一辈子医生,坚守着“上医之镜”的行医理念;(王争艳行医不图钱财,一心为病人着想。)
[分述二] 25年来,她诊疗时从不打断病人讲述,始终微笑着注视对方,然后她会用双手为病人做检查,这双手就像一台精密仪器,可以在病人就诊的几分钟里,基本锁定病源,开完处方,她还要一点一点交待清楚病人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展现着一位普通医生的“上医之境”。
(王争艳微笑服务,医术高明,对病人负责到底。)
[总结] 她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多年来,她坐诊在哪里,病人就跟到哪里,被大家称为“一剂良药”。
【整体概括】用一句话准确概括材料内容。
王争艳对病人诚心、诚信服务,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第二步:揣摩提示语,明确题目“要求写什么”。
提示语:这剂良药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细读提示语,审准关键词。一般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三个角度细读提示语。“一剂良药的价值”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价值?这种价值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首先要弄清这剂良药是什么,材料的内容揭示了许多:行医者的良心、爱心、责任心、敬业之心、职业道德、医术的修炼……易位易心的理解、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来自内心的淡泊、对诱惑的自我抗拒……种种值得人深思的优秀品质,都可看作是一剂良药。然后要弄清它们为什么有价值?材料中也揭示了许多:能温暖病人的心灵、能改变医界的陋习、能照见庸人的灵魂、能启迪人们如何去做人做事……
第三步:用“双扣”的方式,确定写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既扣材料也扣提示语。材料的“良药”可泛指很多的内容,我们需要择其一、二扣之,成为写作的“切入点”,它是写作的出发点;提示语中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我们写作必扣的另外一个“点”,它是写作的“侧重点”或叫“写作的落脚点”。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审题内容。
材料一:王聪期中考试发挥不理想,整天自责叹气。老师对他说,不要跟自己过不 去,要学会宽容。面对不佳的成绩,他不再自怨消沉,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期末 考试成绩有很大进步。
材料二:李芳觉得同桌又娇气又多话,心里一直有抵触情绪,两人虽是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