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br>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黄山高中 魏国华 邮编:256200<br>
高中阶段,学生心智正处于成熟阶段,他们开始在意自己的言行,开始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不爱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课堂发言,一方面怕被别人嗤之以出风头,好表现,不敢说;另一方面,存在懒惰依赖心理,总认为这个问题我不回答,总有别人回答,不敢问。这就造成了高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沟通交流的死气沉沉的局面。<br>
面对课堂教学尴尬的局面,教师若不及时地加以引导,仅凭单项的灌输,必然加剧学生的封闭状态,必然对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br>
那么,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积极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呢?<br>
一、找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br>
常听到 不少老师抱怨自己的学生启而不发,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反映淡然 。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认为不值得回答。或者所提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对此不感兴趣。这就需要老师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合点,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br>
中央台曾播放过这样一则新闻:浙江某中学为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将原来篮球架的高度降到2、20米,这一举措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打球的积极性,而且个个都能作出高难度的扣篮动作,其精彩程度不亚于美国的NBA职业篮球赛。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相适应,他们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创造潜力,具有无限的创造力。<br>
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一般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各自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写到作业本上,老师在作业批改中加以筛选、分类、综合,选出有挑战性的、与教学目标有关系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求知。教授《项链》一课,我们曾围绕造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进行过辩论;教授《雷雨》,同学们曾就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展开过争论;教授《三块钱国币》,我们曾就打破主人家的花瓶是否应该赔偿进行过"同情与事理"之间的讨论。由于问题出自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切合学生的就近发展区,所以,学生讨论起来一般是比较积极踊跃的,师生的收获也是相当可观的。<br>
二、创设安全的发言环境,鼓励引导学生发言<br>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用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br>
对于学生的羞于回答、怯于回答,教师应积极鼓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错了没关系。""你的见解很独特,真好!咱们再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好吗。"真诚的鼓励,必能激发他下一次主动、积极回答的勇气。曾有一位老师,面对紧张、无措的学生,轻轻的走到他的身边,倾下身子对他说,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老师好吗?真诚、理解的举动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彻底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融洽的教学氛围必定会产生其乐融融的教学效果。<br>
对于学生游离于话题之外的回答或者错误的回答,教师除了及时的挽回话题之外,千万不要轻易的否定学生的思考结果。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因此"错误"更加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上的错误,应是一种好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向纵深处发展的最好契机。<br>
三、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br>
(一)建立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教师独占讲台一统天下的格局,促进师生、生生互动。课堂上,充分运用同桌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辩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还可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老师讲一讲。北京五中数学教师张毅,她所带的50人的班级,全部升入本科,其中北大清华14人。她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