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过关检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14题,约8910字。
诗歌之部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名句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2)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5)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____。
(李白《越中览古》)
(6)____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 (2)石破天惊逗秋雨 (3)栗深林兮惊层巅 (4)星垂平野阔 (5)只今惟有鹧鸪飞 (6)此情无计可消除
二、古诗鉴赏(35分)
2.(2013课标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全诗并没有直接写“梅”,而是采用了烘托、渲染的手法来进行表现,如“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就用大雪来对梅进行烘托。回答此题应该先答出所用手法,再具体分析这种手法使如何运用的,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手法,能做简要分析的。意思答对即可。)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落点是思想感情。回答此题,要从“梅”的这个意象切入,思考“梅”在抒发情感上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诗句“惆怅江头数枝梅”“相思应恨劫成灰”进行理解。
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思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后才离开。(答出作者心情,能做简要分析。意思答对即可。)
3.(2013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