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教案和教学反思及课件。
《谈中国诗》教案
授课人:吴学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对中国诗的认识。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了解比较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掌握社科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对中国诗的热爱之情、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由归纳段意切入,由分析关键句的位置入手,总结社科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课外迁移训练,强化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的方法的总结、方法运用的迁移。●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激趣导入)
我们常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大家学习诗歌的历史也可追溯到幼儿园时期。现在我们回忆一下自己学过了多少首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忆。哪个小组回忆出十首了,组长就有机会接受一位外国学者的采访。开始!
(学生小组活动,第一的小组长接受采访,教师伴外国记者)
师:你好,我对贵国的诗歌仰慕已久、钦佩不已,有几个问题,我想请教你一下。
1. 中国有爱情诗吗?能推荐一首吗?
2. 中国诗中最长的有多长?最短的多少个字?
3. 你能给我概括一下中国诗的特点吗?
(生回答,肯定不那么准确。)
教师点评:这位同学在诗歌方面知道得很多,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位“文化大家”钱钟书先生是怎样向外国友人介绍我们的中国诗的?
4.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谈中国诗》公开课反思
我的公开课《论中国诗》,从设计伊始,就是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努力做到“理念先进、目标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方法科学、氛围和谐、教学相长、质量提高”这几个方面的要求。
经过自己的反思,经过语文组其他成员的评课,经过宿校长的点评,我对本节公开课有了深刻的认识,总结如下。
优点:
1设计科学:趣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设计难易度适中,学生通过独立、合作探究,能过解决疑难,学有所获;
2课堂目标合理:把“提炼信息”作为重要的技能目标,既符合文本的特点,又符合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
3教师语言富有魅力:语言自然、幽默风趣,有感染力,有亲和力。
4学生活动方式多样: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