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7
- 资源简介:
约9640字。
《兰亭集序》导学案
王羲之 你狼毫一挥,生命随即舞动。砚纸是你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国人由此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世界由此知道了什么是博大。兰亭不再,《兰亭集序》却依然迎着历史的强风潇洒地舞蹈。
名句集萃(有关儒、道与魏晋士人的死生观):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9)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1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学习目标】(学习,从明确目标开始)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并默写课文。
2、技能目标: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学习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法。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表达的生死观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悠远的文思,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知人论世】
一、走进作者: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文学家。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著有《王右军集》。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千古书家之范,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明确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三、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