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138字,20题。
漳州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9月份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 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4) _________________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_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②;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③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④。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有删节)
注释:①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②旨:味美。③服役者:劳作的人。④渫:流通。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养孤长幼在其中 长:成年人
B. 尚复被水旱之灾 被:遭受
C. 有者半贾而卖 贾:通“价”,价格
D. 三曰劝农功。 劝:鼓励
3、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贵粟之道”的一组是( )(3分)
①薄赋敛,广畜积 ②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③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 ④使民以粟为赏罚
⑤取于有余,以供上用 ⑥朝令而暮当具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4、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 作者在文中告诫统治者要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醒国家要重视积蓄粮食,这样人民才能生活安定,国家才能长久稳定。
B. 作者指出,人民无粮则饥,无衣则寒,人民若处于饥寒之中,慈母也不能保有其子,统治者更是不可能保有其民。
C. 作者陈述了当时农民勤苦而艰难的生活,借此含蓄地向当时的统治者指出了国家潜在的危机,希望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D. 文中提出“贵粟”是让人民重视农业的根本途径,文中提出的“贵粟”途径包括富人纳粮封爵、减轻贫民赋税等方式。
5、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⑴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3分)
⑵ 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叫答问题。(6分)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