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作文讲座(15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3/21 21:07: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7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7150字。有理论指导,有方法指津,有整篇作文的升格训练,有审题训练,作文素材较新,指导价值很高,欢迎使用。

  第一讲 守得云开见月明
  ——学会作文的审题立意
  方法指引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在审题立意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立意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构思独特、文采飞扬,也必被打入“冷宫”。所以对于作文的第一步——审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针对同学们在审题中常出现的失误,给大家提个醒。
  一、把握概念的内涵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在题目中往往出现一些概念性的东西,这是我们审题立意的关键。我们写好这类作文题目的关键是弄清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包括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尤其是概念的深层含意。把握了作文题目中一些概念的重心,我们就把握了写作的表意重心。这样才能准确地审题立意,写出更好的作文。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直接涉及到一些概念性的词语,如四川卷的“水”、江苏卷的“忧与爱”、上海卷的“心灵的微光”等。概念都具有特定的内涵,似是而非地理解概念就有跑题之嫌。比如江苏卷的这道作文题目,对于“忧与爱”,我们不能只把它局限“忧或爱”的一个方面,而应把握“忧与爱”这一概念间的内在关系,这是我们写作成功的第一步。
  二、关注题目的背景
  作文题目的材料背景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情景,不同的背景引发的思维走向是不同的。只有审清了作文背景的思维走向,才能保证写作中的思维模式与作文要求的内在文脉相符合。尤其是对于比较流行的新材料作文,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比如2012年大纲全国卷高考作文给我们的一段材料: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的材料是一个生活中的小对话。但从对话中,我们明确对话的侧重。“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妈妈的话语揭示了素材的重心,“不是没有能力”“你是担心”这样的字眼给了我们审题立意的一个很好的导向,即:放下心中的包袱与顾虑,排除干扰,轻装上阵地去做某件事情这样一个主题。写作中我们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很可能就造成审题上的极大失误。
  三、注意提示语的暗示
  无论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呈现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放中又有所限制”,既让同学们有东西可写,但又对审题、立意有所限制。这一特点多出现在作文材料的提示语中。
  例如2012四川卷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水”,对于题目中的“水”,让我们难以定位,到底写什么呢?其实材料中已经给了我们提示:“这里的水,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这样,话题中的“水”其实就是一种容易得到而又容易失去的东西,如友情、亲情……从而我们的写作思路大开。这些提示语大大降低了我们审题的难度,发散了我们的思维。
  四、明白作文要求
  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要求大多是“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等。但普遍并不能代表特殊,如2012年江西卷就要求必须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