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四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1/30 20:2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祭十二郎文》训练题<br>
●知识建构●<br>
    1.故事背景<br>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与侄儿十二郎自幼相守,患难与共,有特殊的感情。成年<br>
以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贞元十二年(803年),他三十六岁时任监察御史。正当他做官开始显达,叔侄可能相聚时,突然得到侄儿因病夭亡的噩耗,沉重的打击使他悲恸欲绝,于是字字血泪、声声呼唤,写出了这篇饱含感情,凄楚动人的散文。<br>
    2.作者简介<br>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曾<br>
任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三岁即孤,由嫂郑氏抚养成人。少时刻苦好学,及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25岁为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宣武节度使属官、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其间曾几度遭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创导者,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祭十二郎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抒情名篇,是情文并茂的祭文,他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br>
    3.常识集锦<br>
    “祭文”,是祭奠时宣读的哀悼死者的文章,内容一般要追忆死者生平及业绩,表达哀悼之情,多为亡亲故友而作。语言多用韵文或骈文的固定形式,结尾一般有“呜呼哀哉”表哀痛,有的还有“尚飨”,即希望鬼神歆享的意思。本文不拘常格,主要记叙家常琐事,述说与死者的亲密关系,抒写无穷无尽,难以抑制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之情,形式上采用了纯净的散文笔法。句子长短随叙事及情感变化而灵活多变。清代古文家刘大櫆说:“文贵变……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br>
    4.基础指要<br>
    (1)古今异义<br>
       吾去汴州   (去:离开。今常义为:往……。)<br>
       汝不果来   (果:成为事实。今为植物的果实。)<br>
       毛血日益哀 (益:渐渐,逐渐。今常义为利益。)<br>
       而齿牙动摇 (动摇:这里指牙齿松动。今义指不稳固,不坚定。)<br>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成长立业。今义指开始存在或有根据。)<br>
    (2)一词多义<br>
       孤——吾少孤。(名词活用为动词,成为孤儿,丧父)<br>
       零丁孤苦(形容词,孤单)<br>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名词,儿子)<br>
     世——皆不幸早世(通“逝”。)<br>
             两世一身。(名词,父子相继为一世。)<br>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名词,世间,天下。)<br>
       知——而寿者不可知矣。(动词,预知。)<br>
             死而有知。(名词,指灵魂。)<br>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动词,知道。)<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