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寡人之于国也<br>
教学目标<br>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br>
2、理解和掌握有关实词的意义,归纳多义词义项,了解某些句式。<br>
教学重点难点<br>
1、孟子和孔子思想的传承<br>
2、辨析多义词:数、兵、直,掌握文言句式<br>
3、孟子语言的雄辩风格<br>
课时安排<br>
三课时<br>
第一课时<br>
教学要点:孟子和《孟子》简介,文中生字读音<br>
<br>
一、导入新课:<br>
同学们都知道“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吧,有谁知道这句话的出处?<br>
今天我们就从这个成语出发,学习《孟子》中的一篇文章——《寡人之于国也》<br>
<br>
二、孟子简介:<br>
1、孟子(前373—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之孙(子思,名彶)的再传弟子。但在孟轲本人的心目中,他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师传,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的“仁”,推演为政治方面的仁政学说。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均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意思是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br>
他生于“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的战国年代,可他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其主张不被诸侯采纳,于是他“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表述他的见解和主张。<br>
2、孟子思想: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br>
a、性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确认,人具有一种先验的善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了;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br>
b、“仁政”思想: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他指出,“仁政”源于先王的“不妒忌闪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br>
c、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br>
<br>
二、《孟子》简介:<br>
《孟子》一书记载了他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四书”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