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64字。
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
朱光潜先生认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对时下并不喜欢读诗的中学生而言,这个理由似乎显得有些冠冕堂皇。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们:如果你不想在高考语文中面对诗歌鉴赏题时束手无策的话,那就请多读点诗吧。(这对原本就排斥功利性的诗歌而言,无疑是个绝妙的讽刺。)
挑明了这个众人皆知的目标后,我们都有一吐为快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但我们并没有伤心绝望,始终认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鉴赏诗歌不管是对陶冶性情还是对提高考试能力,都是百益而无一害。开学初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便着手拟定和实施学生诗歌阅读鉴赏计划,即一个“中心”三步走。一个中心就是我们活动计划的主题——“拥抱文学的骄子(高一册29页综合性学习专题,题目好听,故斗胆借用)”;三步走就是:诗歌诵读、诗歌赏析、诗歌写作。
引吭高歌——诗歌诵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方法,读多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就能很快把握。最初的一个月,学生可自选诗歌一首,利用早读和课前三分钟,走向讲台,面对同学大声朗读(以最后一排同学听到为准),尽量调动口腔肌肉,锻炼胆量,培养语感。在选诗内容上,古典诗歌现代诗歌暂不限定。
诗歌是文学艺术也是歌唱艺术,我们利用诗歌的音乐特性,鼓励学生选诗度曲(配曲),高声唱读。学生对配曲唱诗非常感兴趣。比如,吴嘉琼同学摹仿邓丽君唱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梁霏同学摹仿香港歌星王霏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宝权同学摹仿罗大佑唱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有的同学用台湾歌手孙燕姿《天黑黑》的曲子唱余光中的《乡愁》。此外,有同学还自编自唱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没有奖励就缺乏动力。为了不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做无用功,我们高一备课组决定举办一次全级的诗歌朗诵比赛。决赛前各班进行预选赛。教师除了指定话题和提出朗诵要求外,一切比赛事宜均由学生操办:自组评委,制定比赛规则;自己邀请嘉宾;自己设计活动程序;自定奖励办法。预选赛将产生一名最佳选手,共有20位选手进入总决赛。学生推出两名主持人,我们10位语文老师担当评委工作。我们把这次比赛取名为“相约这一季”,这一季充满诗情画意,这一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