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1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设计意图]<br>
《胡同文化》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作的序言,实质上是一篇含有浓厚文化意蕴的文化散文。在文中,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内涵与成因作了深刻的分析。<br>
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居住方式对市民文化的塑造。作为一篇自读课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与概括要点的能力。同时,本文还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引导学生探究本地居民居住环境与市民文化的关系。本设计采用了以教材为纲又跳出教材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与思考。<br>
[设计提要]<br>
本设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br>
1、解读胡同文化的内涵及外在表现;<br>
2、引导学生探究胡同文化后面深刻的历史背景;<br>
3、通过拓展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认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居住方式与市民文化的关系。教学中,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学生自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诱导与开掘。<br>
[设计实施]<br>
一、 激趣(由课件完成这一部分)<br>
1、简单介绍北京胡同的知识;<br>
2、播放电影片断《说唱胡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到胡同文化这一主题。<br>
<br>
二、解读胡同文化的内涵和具体表现<br>
学生自行快速阅读课文第5至第12自然段,阅读过程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br>
胡同文化是指什么文化?胡同文化具有什么总体特征?胡同文化的这种特征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胡同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包含什么内容?<br>
<br>
明确:胡同文化指的就是北京的市民文化;胡同文化的总体特征是封闭;胡同文化的封闭性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居住方式上的安土重迁和独门独院,饮食条件上的易于满足,处世方式上的明哲保身;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忍”的具体内容即安分守己、逆来顺受。<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