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高中语文第三册部分文章备课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1 21:4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000字。
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部分文章备课资料
          
            整理:陕西省西安市第八中学   张文


抒情美 音乐美 精炼美
——读《白莽作〈孩儿塔〉序》
鲁迅的杂文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杂文风格的抒情散文,一类是寓理于情的时评、随笔、杂感等。《白莽作〈孩儿塔〉序》就是第一类中极具抒情美、音乐美,精炼美的文章。
本文是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序,最初发表于1936年4月《文学丛报》月刊第一期,后由许广平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
白莽,笔名殷夫。1931年1月17日与柔石、李伟森、胡也频、冯铿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鲁迅以无可遏止的悲愤,写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等文章,以抒发对被害革命青年作家的深沉的爱,对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革命青年作家的强烈的恨。五位革命青年作家就义之后五年,由于“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因此在这种深沉的爱与强烈的恨的情感天秤上似乎又增加了许多重量。文章一开始便以“还是冷”、“有些凄凉”、“更加惆怅”等抒情短语,渲染出了鲁迅写作序文的心境,给了人们以极为强烈的情绪感染;接着写作序的请求,引起了作者的沉痛回忆。白莽的声音笑貌又在作者的“眼前”出现。白莽兄弟“殊途同归”,同时被捕入狱的不幸遭遇,再一次撞击着作者的心扉。“四年之前”写文章本想“将它们忘却”,可又怎能忘却呢?时过五年了,“他的年青的相貌”,不是分明清晰可辨,“象活着一样”吗?旧血迹上又添新的血迹,旧恨末消又增新恨,鲁迅的心怎的不“凄凉”、“惆怅”,怎的不悲不愤呢?这段娓娓述说,交织着鲁迅对白莽的爱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一片深情,一片真情。紧接着,作者袒露了自己写序文的矛盾心情:“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把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既是请求作者心情的写照,也是鲁迅自己作此序时心情的写照。为什么象“捏一把火”?为什么“寝食不安”呢?因为一方面他知道为亡友“做序文”是自己的“义务”,另一方面又怕因自己“简直不懂诗”而曲解了诗的精神,因此他对白莽的诗,“一句”也“不能”说。这除了表现鲁迅的自谦外,更主要的是要奉献他对于革命青年作家白莽的巨大尊敬。文章至此,感情蓄积得很重很重了,一到第四段便破闸而出,翻腾起汪洋恣肆、无法遏止的感情波涛,从而将序文推向高峰,构成了一股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文章不仅用一连串的比喻形成排比,气势宏伟的热烈歌颂了《孩儿塔》诗集的伟大意义与作用,而且还以“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与之对比,高度肯定了《孩儿塔》诗集的战斗精神。这篇序文把怀念战友,揭露敌人、歌颂光明的感情溶于一炉,感人的力量特别强烈,表现了浓烈的抒情美。
读《白莽作〈孩儿塔〉序》,我们还会突出感觉到一点,即不仅具有把情美而且具有音乐美。序文前三段曲曲折折表露心迹,有凄凉、有惆怅、有自谦、有尊敬、有愤怒、有爱怜;但到了第四段这些感情凝聚成了强大的冲激热浪,对诗集予以高底的赞美,热烈的歌颂,感情的热度达到了沸点。这种感情的曲折变化到迸发喷涌,形成了序文强烈的内节奏和内旋律,即感情的节奏和旋律美。不仅如此,在语言形式上,序文前三段全是散文句子叙议抒情,而到了第四段“一变而为用诗的语言抒发感情,结尾段又回到用散形句子表达。这样的段落组织,形成了序文的外节奏外旋律,即整散段交错形成的节奏与旋律美。这种节奏与旋律之美,在第四段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不仅整齐句子与散形句子交错,而且前后分别用“在”与“界”相协,读来别具一种韵味,表现了强烈的音乐效果。
这篇序文语言的精炼美,也是令人倾服的,仅就第四段来看,不仅用博喻的形象引动人们展开想象的翅羽,去展现“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末的萌芽”,“进军的第一步”,“爱的大”,“憎的丰碑”所含的壮美景象,从而认识《孩儿塔》诗的伟大意义与作用,而且用极含蓄的“是有别一种意义在”与“属于别一世界”的语言,深刻地说明了鲁迅先生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前驱的血》中所论述的内容:
统治者……用最末的手段,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以死刑,至今并末宣布。这一面固然在证明他们是在灭之中的黑暗的动物,一面也在证实中国无产阶级文学阵营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几个遇害的同志的年龄,勇气,尤其是平日的作品的成绩,已足使全队走狗不敢狂吠。
然而我们的几个同志已被暗杀了,但无产阶段革命文学却仍然滋长,因为这是属于革命的广大劳动群众的,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
这就是“别一种意义”、“属于别一世界”的最好注解。十几个字托负着如此丰富深刻的内容,可谓精炼之至。
这篇书序以极精炼的语言,以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旋律,极浓郁的抒情为特色,而区别于一般的书序,给人以多方面的美感,很值得我们精读,品味。
题小旨大,并非“闲谈”
              ——谈《春末闲谈》的艺术特色

《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文题似小,旨意却大。名曰“闲谈”,好似信口而言,实则别具匠心,严密为文,读后令人叫绝不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