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质量检测(黄浦三模)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5/30 9:02: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7题,约10030字。

  2013黄浦区高三语文质量检测(黄浦三模)2013.5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雾都”?“霾都”?
  ①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在中国大地上,也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新安江上的“白沙奇雾”,天柱山上的“雾潮云浪”,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没有哪座名山不是以雾为奇绝的。
  ②除了这些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大雾起时,城内山色尽消,江岸不分,整个山城进入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神秘境界,又仿佛是一幅意境悠远、气韵绵长的水墨山水画卷。
  ③重庆多雾的原因可以从地理环境中找到解答,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的东部,四面群山环抱,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是雾形成的有利条件,潮湿的空气容易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
  ④ 20世纪50年代,重庆市的年平均雾日数达103天,不到四天中就有一天是雾天,而最多一年达到了148天,将近一半都是雾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重庆是名副其实的“雾都”。这样看来重庆的雾多,果然名不虚传。不过,另一组数据又让我产生了疑惑:重庆气象部门统计发现,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减少到30—40天了。
  ⑤可是 ,重庆几乎每天还都是雾蒙蒙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⑥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这种解释较为生涩,雾还有一种充满诗意的形象解读:“云是飘在天上的雾,雾是落在地上的云。”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一是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二是空气中有凝结核。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从古至今都流传着许多有关雾与天气的谚语,比方说“十雾九晴”、“雾得开,三天晴,雾不开,冷死人”、“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⑦那么霾又是什么呢?在中国古籍《尔雅•释天》中对霾的解释是“风而雨土曰霾”。古人的“霾”泛指了今天的“扬沙”、“尘卷风”、“沙尘暴”、“浮尘”等天气现象,在当时的山西、陕西、河南和河北地区这样的霾并不少见。而我国对于灰霾的科学定义却只能追溯到十年前:2002 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青年科学家首次将国外文献中的“Gray Haze”直译为“灰霾”。“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这是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更为技术性的判识条件:“当能见度小于10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80%—95%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是霾。
  ⑧霾和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 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
  ⑨雾的形成需要借助大气中的悬浮物作为凝结核, 而2001年重庆气象研究人员进行的外场实地观测发现,重庆市主城区单位体积大气中包含的悬浮物数量比1990年的观测值平均增加了2.7倍,浓度过大,分散了水气,反而减少了浓雾天气的形成。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那些被古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纯粹”的雾,在现代的城市里已经渐行渐远,笼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霾”。不知从何时起,“雾都”已变成“霾都”!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1月)
  1. 第①段与第⑦段画线句引用的作用分别是 (3分)
  (1)                                                                                                      ;
  (2)                                                                                  。 
  2. 第④段列举一连串数字说明了                                                                  
  。(2分)
  3. 根据第⑦段,判别“雾”与“霾”的两个要素是                      和                   。(2分)
  4. 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名山往往以雾为奇崛,一些城市也不例外。
  B.重庆多雾是因为湿润空气不易散发且饱和所致。
  C.云和雾形成条件相同,都具有指示天气的意义。
  D.雾和霾形成的条件不同,互相转化的条件相同。
  5. 第⑩段“‘纯粹’的雾”的含义是                                                                       
  。(2分)
  6. 怎样让我们的城市远离“霾”?请根据霾的形成原因提出你的建议。(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沼泽地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因此说“发现”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恐怕是不屑一顾的吧。
  然而奇怪的是,这位画家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某种癖好,故意加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