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教案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勾践灭吴》教案 <br>
教学目标: <br>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br>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特殊的语法现象。 <br>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br>
第一课时 <br>
一、导入新课 <br>
清代蒲松龄有副对联—— <br>
有志者,事竞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br>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br>
其中“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苦心人”,指的就是卧薪尝胆,雪耻复仇的越王勾践(可以让学生答)。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忍辱负重、厉兵秣马,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灭掉吴国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勾践灭吴》。 <br>
板书:勾践灭吴 <br>
介绍时代背景:当时原本统一着中国的周王朝衰落,诸侯势力兴起,相互讨伐战争,争夺土地和资源,黄河流域一带就有齐、宋、晋秦、楚等多个大诸侯国争霸,中原大地可谓狼烟四起。而在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地区也有两个国家不甘示弱,争得不可开交,他们是吴国和越国,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来看看吴越两国的争霸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br>
交代吴越战争的由来:吴王阖闾曾经打败过吴国西面强大的楚国,一心想向中原地区扩展自己的势力,当诸侯的首领,可是其南面的越国也一天天强盛起来,不断第派兵骚扰吴国的边境威胁到吴国的后方,使它北上争霸受到严重的牵制,吴越两国的仇怨摩擦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了。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阖闾就趁着越国的国丧带领其子夫差攻打越国。然而,阖闾在这一仗中被砍掉了一个脚指头,这一伤说轻一轻,说重又不重,可阖闾老了,受不住伤痛折磨很快就死去了,夫差发誓报酬,在前494年又与越军在夫椒这个地方打了一仗,杀得勾践只剩兵五千,退居会稽山上,此时越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情况危急,我们的课文也由此拉开了序幕。<br>
二、解题 <br>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上》,原文没有标题,题目是后人加的。《国语》被王充称为《左外氏传》,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br>
三、学教要求: <br>
1、了解勾践在败于吴国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终于灭吴的经过与意义; <br>
2、理解“更”、“广运”、“政”、“摩厉”“亿”等词语; <br>
3、了解并借鉴课文叙事主次清楚,记言范围广范,层次丰富,生动形象,个性鲜明,委婉得体,辞令优美、贴切等特点。 <br>
四、课文研读 <br>
(一)感知课文 <br>
1、教师范读或听录音 <br>
2、学生齐读 <br>
3、学生自读 <br>
(二)知识积累(学生活动) <br>
1、古今异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