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语文教学幽默
- 资源简介:
约5730个字。
试析中学语文教学幽默
钟姝敏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领域里为什么需要教学幽默,实施教学幽默的条件,教学幽默的实施办法以及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幽默、教学、实施、注意事项
据调查,我国学生的厌学现象普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且“师生关系紧张成为当代一些国家教学的社会特征”。而教学幽默不失为消除时弊的良方之一。教学幽默是教师表现出幽默感,运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育人的教学艺术。从生理的角度看,它可以消解疲劳,提高效率。从心理的角度看,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情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情境,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笔者认为,幽默的核心是“求异”,制造幽默的常见途径有四:第一是渲染表演,即通过语言的修饰(比喻、拟人、夸张、婉曲、反语、拈连、移就、仿拟、谐音、双关、反复等修辞),和课外语言素材(成语、歇后语、打油诗、对联、谜语、诗歌、警句、寓言、神话、轶事等)的加入,并适时结合师生的表情、动作、图片、服装、音乐、舞蹈、话剧、戏曲等元素,对材料中的幽默亮点尽情挖掘和展现,以激发兴趣,利用的是情感因素,如可用于学习新课文,化抽象知识为形象。第二是语言变异,是通过借用同音字、使用错别字、拆合字词、大词小用、褒义贬用、重音转移、故意停顿、正话反说、颠倒语序、矛盾错位等手段突破语法,对语言素材进行加工,形成非常规的表达方式,引发思考,使人们的期待落空,出乎意料,如在学生疲惫、分神时可用。第三是设疑释疑,即利用人的好奇探究心理,欲擒故纵,设下悬念,或精心布局,或随机引发,以吸引注意,获得“柳暗花明”的惊喜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顿悟,可用于课堂整体设计。第四是因势利导,此法即在对话中或遭遇尴尬,难得糊涂,借题发挥,自我解嘲;或者面对刁难,故意曲解,荒谬答问,避其锋芒;或来者不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诡辩或强词夺理,调解课堂风波,达到讽刺批评之效。以下试结合教学流程分四点对教学幽默的实施办法进行论述。
一、 采集素材,埋下伏笔
教师通常是实施教学幽默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机智应变的能力,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幽默素养。具体说是教师应对大纲、教参等教辅材料进行系统的学习进而加工创意,平时要注意看、听、读、用幽默素材,如《演讲与口才》、《幽默大师》等报刊、杂志,以养成幽默达观的开朗气质。教师可以把一些具有幽默意味的文学作品、漫画、幽默音乐等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教师还可以与较为活跃的学生经常互动,将学生也培养成幽默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