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我的母亲》(老舍)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11 5:3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1 我 的 母 亲

老 舍
作者葛成石,系广东省梅州市东山中学新城分校教师

【走进多彩课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陷儿,有人给你包;你委曲的泪花儿,有人给你擦……”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也许你曾忽视过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当有人问你最崇拜的人是谁的时候,你会回答“科学家”、“文学家”、“歌唱家”,而此时你想到过这样一位平凡的女人吗?她不拿一分钱的报酬,全天候为你服务,必要时可以献出一切,包括生命!


【名师细说教材】

〖知识卡片〗

1. 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四十岁自立小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赶集》、《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骆驼祥子》、《火车集》, 皆小说也。当继续再写八本,凑成二十本,可以搁笔矣。散碎文字,随写随扔,偶搜汇成集,如《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老牛破车》, 亦不重视之。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已超过他“凑成二十本”的目标。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 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2、相关背景                                                
① 老舍的学费和就业                                                                                                                                                                                                                                                                                                                                                                                                                                                 
中国的读书人很少有不知道鲁迅、茅盾、巴金、老舍、胡适、梁漱溟、郁达夫的。这几个人,基本上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层面和一种文化的高度,难免常常被后人眷恋和惦念。这其中,以老舍先生显得更特别一些。因为他是“文革”中众多受迫害作家中的一个,又是作家中绝无仅有的、因不堪受辱而投湖“自绝于人民”的惟一。         
老舍是个土生土长于北京的苦孩子,一岁半时父亲就死了;他们兄弟姊妹五六人,全靠母亲一双手——母亲为富户人家缝补、浆洗、裁剪衣裳,因而“她的手始终是鲜红微肿的”。老舍的幼年,皇上跑了,父亲死了,八国联军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由此可以推猜,国破政亡、兵荒马乱之年,由一个女人支撑的鳏寡孤独之家,境况肯定是日日疾苦蹙额、天天艰难竭蹶。
老舍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戚朋友一致希望他去学门手艺,以便早点帮补一下家用。可是老舍偏偏又愿意继续升学和读书,背着家人偷偷地参加了升学考试。想必当年的改卷和录取,肯定也没有如今的“全国电脑联网”这般公开、公正,但老舍仍然顺利地考入了北京初级师范学校;而且,这家师范学校全部是免费的——除交十元的保证金外(毕业时还要退的),书籍、饮食、住宿甚至制服,全部由学校当局无偿供给。也就是说,苦孩子老舍不交一分钱就可以进师范学校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