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探究拔尖之作《历练》素材运作秘诀
- 资源简介:
约3650字。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探究拔尖之作《历练》素材运作秘诀
江苏 姜有荣(特级教师)
近日,笔者给本校高一年级1700名同学命制了一道作文题“历练”,在蛹破茧成蝶、鹰折翅坠崖、蚌含泪孕珠扎堆之时,一篇以“雷火炼殿”为素材的习作脱颖而出。通过对作者惠辞章的访谈,笔者在眼前一亮之后不禁要拍案叫绝了!缘何?原来“雷火炼殿”的素材竟就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3-1)的教材(见附二)。为给广大学子以写作启迪,现以访谈的方式对惠辞章同学《历练》(见附一)一文素材运作的秘诀作一探究:
一、悉心揣摩,铭记素材。
姜:你脑海中是怎么记住“雷火炼殿”这则素材的?
惠:我在物理教材上一看到这则素材就怦然心动,于是我就把它复印下来剪贴到自己的素材本上,并反复琢磨它给我的人生启迪,白天没有想透,晚上就寝时就继续想……第二天一早我又把感悟写到剪贴的素材边上。经过“读——贴——想——写”这四个环节,这则材料就牢牢地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看过的素材,还不是属于你的素材;把它剪贴、抄写下来的素材,也还不是属于你的素材;只有经过自己静心揣摩之后,铭记到脑海中的素材,才是真正属于你的素材。其实,静心揣摩的过程就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消化”之后,你才能“吸收”;“吸收”之后,你才能“铭记”。不经过大脑“消化”的素材,仅仅是在视网膜上走过一遭,不可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它只会“一看热血激荡,一丢心中已忘,写作时脑海空空荡荡”。佛家有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套用一下就是“素材眼前过,学子心中留”。对素材又不可能去背诵,那么怎样才能让它把根留住呢?须知,揣摩是最好的“消化”,而揣摩之后的感触、感受、感悟是最好的“吸收”,只有揣摩得通透,才能记忆得铭心。为什么全年级有1700名同学,只有惠辞章一位同学在写作中将“雷火炼殿”的素材用起来呢?那就是因为其他所有同学都把它还留在教材上,只有惠辞章一位同学把它留在了自己的脑海中。
二、展开联想,筛选素材。
姜:你在写作时是怎么想到运用“雷火炼殿”这则素材的?
惠:刚看到“历练”这个文题时,我想到的也只是某人接受重重磨练后走向成功之类的素材。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的素材过于老套,没有新意。既然从“人”的角度不佳,我就想从“物”入手,而且尽量往大家不容易想到的素材上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