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18小题,约5780字。
吉林省扶余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租赁(lìn)熨帖(yù)掎角之势(jī)留下把柄(bǐng)
B. 泯灭(mǐn)奇葩(bā) 数见不鲜(xiān)插科打诨(hùn)
C. 晌午(shǎng) 笑靥(yàn)坑蒙拐骗(mēng)博闻强识(qiáng)
D. 狩猎(shòu) 胚胎(pēi)少不更事(gēng)呱呱坠地(g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巨擘激奋琉璃富丽堂黄
B.振动木屑点缀苦口婆心
C.糟糕彗星穹宇慈祥谦和
D.霎时崩溃贯例耗尽燃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 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了足足十五年!
(2)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的对象。
(3)他凭他那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
A. 辖制嘲笑制服B. 管制嘲笑降服
C. 辖制取笑降服D. 管制取笑制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士诚遣将来援。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获其张、汤二将,进围常州。明年克之。进佥枢密院事。继克宁国,徇宜兴,使前锋赵德胜下常熟,擒士诚弟士德。明年复攻宜兴,克之。太祖自将攻婺州,命达留守应天,别遣兵袭破天完将赵普胜,复池州。迁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进攻安庆,自无为陆行,夜掩浮山寨,破普胜部将于青山,遂克潜山。还镇池州,与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陈友谅犯龙江,达军南门外,与诸将力战破之,追及之慈湖,焚其舟。
明年,太祖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叛。达以沌口军讨平之。从援安丰,破吴将吕珍,遂围庐州。会汉人寇南昌,太祖召达自庐州来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业:以……为业,从事的意思
B.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 拔:攻下
C.使前锋赵德胜下常熟 下:顺流而下,到了
D.遂请益兵以围常州 益:增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达多谋善战的一项是(3分)
①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
②乃离城设二伏以待
③与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
④夜掩浮山寨,破普胜部将于青山
⑤达不可,乃以状闻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达祖祖辈辈都从事农业,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刚强坚毅,神武勇猛。在他年仅二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去投靠太祖的部下郭子兴了。
B.徐达作战的时候非常勇猛,他和常遇春经常都是冲在军队里最前面的人。
C.徐达在追随朱元璋的过程中战功显赫,比如擒获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突袭浮山寨,在青山打败赵普胜部将的军队等。
D.在鄱阳湖和陈友谅的军队决战的时候,陈友谅的军队气势非常强大,徐达为鼓舞士气,身先士卒,最终取得胜利。
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4分)
(2)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时创作的感慨自身遭际的诗作。
8.结合具体的诗句,赏析诗歌第一联所表达出的情感。(6分)
9.如何理解第三联中的“悲”与“笑”?(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秋水共长天一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