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22 20:4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 基础识记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并解释整个词语。
   物   知:                  
   手   观:                  
不   所   :                  
一   风   :                  
2、填空
(1)丁肇中,美籍华裔    ,   奖获得者。
(2)宋代思想家    将《    》、《    》、《    》、《    》编在一起,称为“    ”,是   家的主要经典。
(3)《大学》中提出的   、   、   、   、   、   、   、   、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B.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C.一切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
D.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4、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A.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   传统教育的目的并  寻求新知识,   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B.实验的过程  消极的观察,  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C.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5、试比较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指出哪个词最合适,并说明原因。
(1).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2).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3)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领会)的。
                                
二、 整体感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标题即是论点.(  )
(2)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作者抨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认为它歪曲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
(3)“格物致知”的含义是指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因此,从实践中去探察物体是学术的基础(  )
(4)作者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论证的是什么才是正确的探察物体的方法(  )
2、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讲了哪些道理来阐明这一观点?
                                           
                                           
三、 课内文段阅读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