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课堂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9/20 21:08: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70字。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
  教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举手)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是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和滕王阁。
  教师:回答得很好,看样子你是一个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学生。(学生鼓掌)
  同学们知道,这四大名楼距今都有千年的岁月了,但现在的我们为什么仍能铭记其名呢?
  学生甲:这些地方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了,人们经常到这些名胜古迹去游玩。
  (学生笑)
  学生乙:由于很多古代文人写了很多关于这些名楼的优美文章。
  老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这些名楼之所以流传至今主要得益于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的优美诗文。他们或写登楼之景,或抒情、说理,那么杜甫登上岳阳楼看到了什么景色,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杜甫的《登岳阳楼》。(教师板书课题)
  对于杜甫,我想同学们并不陌生,那么有谁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杜甫呢?
  (学生纷纷拿出课下预习所收集的资料)
  学生甲: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青少年时期度过了“读书破万卷”的生活,并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安史之乱后,经过流亡、被俘、出逃、出仕、被贬,最后病死于湖南湘江中那条与他相依数年的破船上。
  学生乙:杜甫的早期经历使他对统治者的罪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地社会生活,他的诗歌被后世誉为“诗史”。在艺术形式上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教师:两位同学总结得很好,看来大家在课前是下了一番功夫预习了。(学生笑,并鼓掌)
  我们前一专题学过“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要想更深入地把握诗歌的主题,还必须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大家找到了相关资料了没有?(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推举一位同学回答)
  学生: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杜甫由湖北的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湖南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登上岳阳楼,是其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当年的年轻小伙子,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可谓是今非昔比啊!面对烟波浩淼,壮阔无限的洞庭湖,诗人发出了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不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写下这首千古名诗《登岳阳楼》。
  教师:背景介绍的很全面,请坐。
  刚才这位同学声情并茂的背景介绍仿佛也把我们带到了千年前的那个时代,非常感人,谢谢。下面我们将随着悠扬的音乐来一起享受这首诗歌的意境吧。
  (教师播放《登岳阳楼》配乐朗诵带,随着音乐的响起,同学们一下安静下来,凝神静听)
  教师:(朗诵完毕)同学们觉得他朗诵的好不好?
  学生:好!(齐声)
  教师:听了这首诗歌的范读朗诵后,你们有没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啊?
  (学生笑)
  同学们先酝酿一下,等一会儿我请同学起来朗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