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4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9/14 21:34: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40字。

  《师说》
  扬州大学文学院09中文班  安生
  教学目标:1、在疏通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词语的特殊用法以及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分析本文“总—分”式的双重论证结构。
  3、阐述本文写作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词语的特殊用法以及特殊文言句式;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并明晰本文“总—分”式的双重论证结构。
  教学难点:阐述韩愈所论述“谦虚好学、尊师重教”的思想。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这里针对第二课时设计教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2min)
  切入文本,直接导入。通过上节课我们的学习,大家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那么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诵读全文,来加深我们的学习的记忆,同时请同学们在诵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从文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二、 诵读全文,整体感知(10min)
  问题不难,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韩愈的这篇《师说》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小伙子的。
  三、深入文本,讨论研习(30min)
  【问题二】韩愈为什么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样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想想看,有哪些原因?
  【明确】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
  ① 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② 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能行古道
  【教师点拨】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原因,虽然说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部分与李蟠相志同道合的人,而韩愈正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精神,所以才以李蟠为他们的代表来写这篇文章的。也就是说,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根本的原因在于阐发“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的意义
  【问题三】这里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学习之道,那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一、三两段,分组讨论“韩愈是如何认识古人从师之道呢?在课文里有哪些体现?”
  好,接下来我们先分析第一段,在这里作者认为的古人所从师之道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
  【问题四】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有哪些方面的缘由呢?(根据原文概括回答)
  【明确】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择师的原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同样的,在文章第三段中,作者认为的古人所从师之道的方法又是什么?
  【明确】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无常师
  【问题五】作者是如何论证古人学习无常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