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赋诗、以诗解文——自创旧体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18 9:2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因文赋诗  以诗解文
——自创旧体诗词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乐燎原

文言文是民族语文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旧体诗词是民族文化中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在今天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已很少见到有人用传统的文言形式去进行写作,而旧体诗词不仅拥有较为广泛的欣赏群体,而且拥有为数不少的新老创作个体。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旧体诗词有着新诗永远也无法取代的审美价值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这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笔者一直以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和研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和文学修养水平。虽然现代中学语文教学并不提倡学生写作旧体诗词,语文教师自然也就没有教授或指导的要求和任务。但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教者有一些旧体诗词写作的体尝和心得,那就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也就有利于提高语文(特别是古典诗文)的教学质量。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笔者开始尝试旧体诗词的写作,并自编结集为《杏园小雨》。集中有一部分诗词作品与文言文教学相关,均是由笔者“因文赋诗”(根据文言文而创制旧体诗词),又反过来“以诗解文”(将自创的旧体诗词用于该篇文言文的教学)。这些诗词“特制品”有着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教学功能”,当归属于旧体诗词创作的“别一世界”。现不揣浅陋,录出其中三例以求教于方家和同仁。
1、以诗导读,通晓原文内容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垓下之围》是脍炙人口的传统名篇。古往今来,从《十面埋伏》到《霸王别姬》,音乐、戏曲、小说、影视等多种艺术门类对这一历史题材竞相涉足。受上海大剧院上演的大型交响诗《红楼梦》对曹雪芹原著成功改编的启发,笔者试着将《垓下之围》一文改写成同题组诗如下:
一、别 姬
四面楚歌音凄婉,
兵少粮绝时维艰。
悲歌诉与虞姬别,
一唱一和泪满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