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16150字。
高二期末语文试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鼙鼓(pán) 垣墙(yuán) 踯躅(zhízhú) 偃仰啸歌( xiāo)
B.扁舟(piān) 迤逦(yǐlǐ) 扃牖(yǒng) 雕栏玉砌(qì)
C.枇杷(pá) 仇雠(chóu) 缫丝(sāo) 鼎铛玉石(chēng)
D.女娲(wā) 怵然(shù) 名骓(zhuī) 珐琅镶嵌(f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渔樵 铿尔 锱铢 疱丁解牛
B.箨龙 剽掠 寂寥 钟鼓馔玉
C.乾坤 皓腕 愦围 妃嫔媵嫱
D.畴昔 废弛 修茸 一剑之地
3.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对“美眉”“恐龙”“PK”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百姓关注,高层重视。今年以来,面对接踵而至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国政府展开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攻势,整肃食品安全。
C.乌克兰大选发生危机,反对派领袖尤先科的支持者与另一位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理亚努科奇的支持者不可开交地互相抨击,“尤派”阵营举行大规模示威活动,政局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内战危险。
D.投资者在把握波浪脉络后还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在起伏不定的股市中,唯有把握大势,波段操作,才能游刃有余。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于丹虽成名于对《论语》的阐释,但她说,自己在考虑这些的时候已经不是在考虑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站在当下,把所有中国文化中好的东西放在一起,完成一种建设”。
B.2011年,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每日新报》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栏目——《新帮办》。
C.我想,是这种对坏人的描述,让我们从小就爱憎分明了吗,显然没有。从现实中我并没看到人们这种情感,只是看到人们对弱者的凶残和对强者的奴颜。
D.他们正在一些互不相关的领域(如蚁群的社会行为,化学系统中的扩散反应,量子场论中的耗散过程。)探讨他的思想所包含的内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2年5月30日发生的冰心、吴文藻墓碑的涂碑事件系其嫡孙吴山所为,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指责吴山的破坏行为。
B.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C.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D.2012年1月11日,伊朗核科学家罗尚遇袭身亡,伊朗高度怀疑恐怖分子利用了从联合国机构获取的情报,包括安理会制裁清单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该国核科学家约谈的信息,确定下手目标并实施行动。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巴黎圣母院》中,法院决定逮捕艾斯梅拉达,流浪汉们赶来营救,遭到国王军队的镇压,弗罗洛乘混乱之际,用谎言欺骗弗比斯把她带出圣母院的后门,逼迫她顺从自己,但遭到拒绝,弗罗洛恼羞成怒,把她交给隐修女看管。(《巴黎圣母院》)
B.大卫当童工时的房东密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贝西小姐为了感谢他,送他一笔资金,使他在澳大利亚发财致富。 (《大卫•科波菲尔》)
C.住进叫伏盖公寓的第三年,高老头要求换到最低等的房间,每月房钱降为四十五法郎,他戒了鼻烟,没有了理发匠,金刚钻、金烟匣、金链条等饰物也不见了,人也越来越瘦,看上去活像一个可怜虫。(《高老头》)
D.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其典型代表是齐鲁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 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在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