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1/19 17:3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3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再别康桥教案<br>
                                    刘江凤<br>
一.课题:再别康桥<br>
二.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感知诗意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br>
            2.联系作者实际理解作者的情感,品味诗歌意蕴。<br>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意象的把握和体味<br>
                 2. 诗情的领悟<br>
四.教学过程:<br>
1.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余光中的《乡愁》,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作者质朴而深沉的怀乡之情。与“乡愁”这一广为流传的主题一样,“离别”也在古人的诗歌当中层出不穷,如有名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古人如此,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共同体味诗人独特的离别之情。(板书)<br>
2.  作者简介,时代背景:<br>
徐志摩(1896—1931年),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23年与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人发起组织了新月社,这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在他的这首诗歌当中体现的极为突出,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主要著作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板书)<br>
康桥=剑桥= Cambridge (音译)<br>
1921年春至次年8月徐志摩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在起程回国前,他写了长诗《康桥再会吧》;1925年3月诗人去欧洲漫游,4月到英国,1926年初作长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6月,诗人再次出游日、美、英、法等国,11月写下这首《再别康桥》。(板书)(两个“再”字的不同)<br>
3.  熟悉教材,获得感性认识<br>
(1)  学生朗读,解决生字词(板书)<br>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长蒿(gāo)     漫溯(sù)     <br>
笙箫(xiāo)   载①zǎi ②zài 载歌载舞         斑斓(澜、阑)<br>
(2)  教师范读(注意感情,抑扬顿挫)<br>
(3)  学生齐读<br>
4.  分析课文<br>
(1)  第一节<br>
(教师朗读,学生体味)<br>
提问:第一小节中共用了几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板书“轻轻的”)<br>
明确:共用3个,渲染出一个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也即忧愁(板书)<br>
“作别西天的云彩”一句中“西天”告诉了我们作者游览的时间是从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开始的。作别的对象不是人,却是“云彩”对象奇特(借代手法的运用)<br>
(例子,  学生体会:以往的古诗词中送别诗中对象都是人,例如:<br>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br>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br>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br>
(学生齐读)<br>
第二节<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