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呼吁》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的呼吁<br>
史怀哲<br>
教学目标:<br>
1. 了解作者及其著述情况。<br>
2. 理解这篇演讲词的主旨。<br>
3. 体会本文内容的逻辑性、思想性和鼓动性,把握演讲词内容方面的特点。<br>
4. 领悟、品味其中精彩的词句,感受本文的艺术性。<br>
教学重点:<br>
1. 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从而把握这篇演讲词的主旨。<br>
2. 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br>
教学难点:<br>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引读提高,解读文章的逻辑性、思想性、艺术性,揣摩精彩的语句,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自由质疑、解疑,体现阅读的自主性。<br>
教学时数:1课时<br>
教学过程:<br>
一、导语<br>
冰心在她的《谈生命》中说到:“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而出。”“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生命只有一次,如何来度过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法国哲学家史怀哲是如何认识生命以及生命的伦理的。(板书文题)<br>
二、作者简介<br>
史怀哲(1875-1965),二十世纪人道主义的巨擘,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医生。他于一九五四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公认是欧洲才子的史怀哲,在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发表了这篇演说,呼吁全人类,重视生命的伦理,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命分为有价值的和没有价值的,高等的和低等的。尊重生命的伦理的史怀哲倡导的伦理的原则就是:鼓励和维持生命是善良的好事,而毁坏和阻挠生命是丑恶的坏事。他认为尊重生命的原理应该包含所有的生命,包括昆虫和植物。<br>
史怀哲将生命中的半个世纪贡献给了赤道非洲,贡献给了那里的医疗事业,从1913年建立丛林诊所,直到与世长辞。他一直被视为行动的人道主义的象征。<br>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br>
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意。<br>
2.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br>
3.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br>
提问:文章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br>
明确:本文富有逻辑性、思想性、鼓动性、形象性等特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