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1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荷塘月色》<br>
这篇文章起码教了八九遍了,但总感觉不满意,不是面面俱到,就是挖掘的太深,学生也大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还是从浅处着手比较贴近教学实际。<br>
设计几个问题:<br>
1、现在外面有太阳?有什么感觉?今天天气凉了,是农历什么日子?今晚能看到月亮么?<br>
2、中秋那天见过吧,还有印象么?说说看。如果学生不能说,可以让他背诵与月亮有关的诗歌 “明月几时有”“小小的船儿两头尖-----”<br>
3、你感觉月亮与太阳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阴柔——阳刚)<br>
4、见过荷花么?翻到彩图瞧瞧(其实说是莲花学生容易接受些,莲、荷属于同一种植物科),能想起有关“莲花”的诗句么?(出淤泥而不染……,小荷才露尖尖角……)<br>
看图说话,让学生说说,非常重要!!!!!看图说话!!!<br>
作者在哪段着重描写荷花?(生答:第4段) <br>
那朗读第4段看看是不是写荷花?这段是写荷花?(装老聋卖傻是教学时常用的方法,把学生调动起来,这就是耍猴艺术)但我认为作者明明是在写女子,你看”舞女、袅娜、羞涩、美人、脉脉都与女子有关。<br>
(生答,这是比喻)<br>
把景物写的如此女性化,你认为合理不合理?(月色下的荷塘有一种阴柔美——————都是月亮惹的祸!!)<br>
5、再想象一下,晚自修后,你独自一人走在学校前面的小河边,你应该有哪些感受或想法?<br>
(寂寞、害怕、孤单、自由、想家、思考――这是独处的妙处)(补充:我在上课时,竟然有学生说想女人,才高一新生呐,我真想扁他,但我还是跟着他的话题说,这也很正常,虽然不大雅,但毕竟想想也不犯法(生大笑),好象朱自清先生也是有这种想法的,找找看,朱先生有没有想女人,学生很快就找到“江南采莲的季节---妖童援女,以及《西洲曲》)<br>
好的,朗读课文二、三两段。<br>
总结:作者朱自清先生晚自修后从教室出来(笑),哦,不,应该是从家里出来,跟妻子吵了架出来(大笑),你笑什么,难道我说的错么?生答:错了,吵了架,人家怎么还有心思迷迷糊糊哼着眠歌?好、好、好,就算他心情不宁静,行么?那你说说,假如你心情不好往往有哪些原因?(把学生导向知识分子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联系时代背景)<br>
以上估计要一课时<br>
第2课时,应该是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分析课文。(以下基本是转载的,有删节、修改)<br>
我开始抽学生单独读。 <br>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位男生开始读,“今天晚上,哦不,是今晚上,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他读得结结巴巴,掉字换字不少,而且读得很快。 “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 大家摇头。“你具体说说。” “他读得太快了。而且还读错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