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课例与分析——古诗歌鉴赏方法探究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4/7 2:44: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50字。

  《登高》教学课例与分析
  ——古诗歌鉴赏方法探究
  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钱艳英
  [课例]
  本文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人教版)第二单元唐代诗歌杜甫的七言绝句《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
  (767)秋的重阳节所作。且不论其“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也不谈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伦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只是从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角度做如下初步探索。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七律———《登高》(开宗明义,留时间给后面的讨论),这是杜甫的一篇代表作品,同学们从诗歌中都看到了什么?(题目很大!主要想放开来讲,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见仁见智)
  生:作者写了萧瑟的秋天的景色。
  师:很好!你从哪里看到是秋天的景色?
  生“:风急天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万里悲秋”。
  师:风急吹,天高远,落叶摇曳的确让人感到秋的气息,还有“万里悲秋”中“秋”的直接出场,更是让我们对于自己的判断确信无疑。那么我们借以判断的这些依据在诗歌鉴赏中属于什么?
  生:“景物描写”“季节交代”“记叙”“描写”“意象”……(还真是都能自圆其说)
  师:好,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得都有道理,看来课前都作了认真的预习。我们就从“意象”这个角度来切入。我们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学过这个概念,文中写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通过鹰的形象寓托拼搏、搏击之意;通过鱼的形象来寄以追求自由之
  感。这种有意义的物象,我们称之———意象。所以我们说“风”“落木”“秋”就是意象。(逐步引入本课重点概念,加强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生:啊!现在想起来了《沁园春•长沙》中“自由平等和进步的时代追求”的主题思想是通过“鹰”和“鱼”这两个意象来表达的。
  师:是啊!这首诗中还写了哪些有意义的物象———意象?大家一起来找。
  生:“猿”“渚”“沙”“鸟”“长江”“台”“霜鬓”“酒杯”……
  师:我们把这些意象写在黑板上,看一看这些意象起了什么作用?(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引入景和情的关系)
  板书设计: 登高
  风(急) 落木        1.意象分析法
  天(高) 长江        2.抓情景交融的词语
  秋猿啸(哀) 霜鬓    3.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鸟(飞回) 酒杯    (上述三点强调出一点写一点)
  (高)台
  生:这是作者在垂暮之年(“霜鬓”),深秋时节(“落木”),独自登上“高台”眺望,纵观山河,俯仰宇宙,慷慨悲歌(“猿啸”),抒发感慨.而且作者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