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   课    纸
   劝   学(授课人:张园园)
 授课日期:2004年4月22日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电化教学
 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劝学》表现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
         2、学习设喻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通假字、实词、虚词、难句。
 教学重点及难点:1、分角度设喻论证。
         2、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
         3、了解大意,背诵课文。
 内容提要与程序设计: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荀况;
           2、细读课文,熟悉字、词、句;
           3、文理分析;
           4、课文小结;
           5、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记: 
 一、导入,简要介绍作者荀况。
 A提问:1、人为什么要学习?(立足于社会、求得发展……)
     2、请学生列举自己的学习经验。
 由此引出战国时期先贤们就已经总结出了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和一些学习方法——演示
 《劝学》课件首页并解题(劝——劝勉)。
 B介绍作者。(演示课件第一部分作者简介)
 荀况(BC313—BC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
 最后的代表。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定胜天,注重法制
 与礼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环境教育可改变人。作品有《荀子》二十卷。 
 二、字、词、句。(演示课件第二部分难字词句)
   学生结合注释细读课文完成任务:给生字注音,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试译难句。
 1、通假字(综合课后练习三): 
 有——又; 暴——曝;生——性;知——智
 2、请学生自己辨析课后作业二中的重点实词:(学生先做,教师后指点)
                                       第 1 页,共 4 页 
 备   课    纸
 绝:A 停止;B 与世隔绝;C 到极点;D 非常;E 横渡
 强:A 强有力的弓;B 强壮; C 余;D 勉强
 假:A 借;B 借助; C 如果;D 装
 望:A 向远处看;B 盼望; C 名望;D 农历的每月十五
 闻:A 听见;B 见识; C 声誉
 3、重点虚词(于、而、者、焉)
 于:取之于蓝(从);寒于水(比);寡人之于国也(对于);赵氏求救于齐(向)
 而:而青于蓝(转折关系);而神明自得(承接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
 者:不复挺者(引出原因);假舟楫者(…的人);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时间词后,表…时候)
 焉:风雨兴焉(于此);圣心备焉(了);杀鸡焉用牛刀(哪里)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