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文的“语言美”教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2/24 22:2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浅谈散文的“语言美”
清城区职业中学  徐婉莹
摘要:被选入中学教材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语言丰富多彩,含蓄精当,生动活泼的,产生的语言教育效果最大。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学体载作品,挖掘其语言因素注意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模仿乃至创造。散文以其凝炼、生动、形象的语言、含蓄深刻的主题和独特新颖的艺术手法给人以艺术享受和精神陶冶。因而,在散文教学上应注意语言美的教学。
关键字:语言美  构画引题

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人们常用“余音袅袅的洞箫……”“明净无杂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来比拟它。散文的语言质朴而自然,人们又用甘冽清辙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区”“烟波去海的扇面”来形容它。散文教学,品尝语言美是重点,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抒情性,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文字组合反映不同的表象系统,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所谓“言以明象”、“情以物迁”。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使学生受到语言的感染熏陶,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许多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在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美感,那么就要指导学生美读,捕捉表象。如在讲解《故都的秋》时就应着重分析文中明白晓畅,简洁明丽的语言,课文没有运用生僻或华丽的词汇,也没有拗口的句式,那在讲解课文时应着重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文章在一开篇就说“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既是对故都秋的客观描述,也显现了作者的心境,简洁而准确,那么就应抓住这三个特点来串讲全文。又如在讲到故都的秋味时,作者用的是“尝”,一般学生不会注意到这个字用法的精妙之处。一个“尝”字精练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有独钟。在写秋蝉时,全段用了几个直接突出悲凉的词——衰弱、残、啼、嘶,这几个词给人的就是一种声嘶力竭,生命由旺盛走向衰亡的悲伤之感。那么在分析这幅秋景图时便应点出来。
全文不仅在字词在有特色,在描写秋景的时候,在细腻、清新的叙写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朗朗上口。
如在描述庭院秋景时,写到“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这些语句很容易使学生潜意识里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秋景图:亲身置于一个破旧的农舍中,坐在一张古式的老爷椅上,手端着一杯浓浓的乌龙茶,悠哉游哉地品尝着。在清新、寂远的高空中偶尔传来青天下驯鸽飞过的声音;身旁是一棵高大茂盛的槐树,绚烂的阳光通过密密的叶缝在地面上形成点点光斑。恰好有一束阳光照到眼睛上,于是收起视线,看到了墙角边的牵牛花,有蓝色,白色,还有紫黑色,还有淡红色。在牵牛花的底部,疏疏落落地长着几根很细很长的枯黄的草。在分析这段时,就要特别点出“很高很高”、“碧绿”、“细数”、“漏”、“静对”、“蓝朵”“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等带有特别内涵的字词。这些字词在意境的构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这样的语言氛围下体会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