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伫立(zhù) 刎颈之交(jǐn) 安谧(mì) 芥菜(jì)
B.挑剔(tī) 光霁日月(jì) 翰藻(zǎo) 菜畦(qí)
C.慰藉(jì) 蹉跎岁月(cuō) 僭称(jiàn) 赧然(nǎn)
D.伉俪(lì) 妍媸毕露(chī) 哭丧(sàng) 怃然(w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万古恒心 恍忽 芸芸众生 忐忑不安
B.惊魂甫定 报怨 意出尘外 完璧归赵
C.仰之弥高 洗练 坐立不安 斩钉截铁
D.怒发冲冠 喝采 博闻强志 画地为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_________,终至孤单。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②她是理财的好手,我让她负责日常生活的开支,她答应了;从那以后,我们不仅过得很_________,而且还能每月存点钱。
③发言人_________表示,中国中央政府愿意与台湾政府早日接触,在一个中国的_________,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A.疏离 富裕 当即/前提下 B.疏远 富裕 当即/基础上
C. 疏离 富余 立即/前提下 D.疏远 富余 立即/基础上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格里高尔接着又朝窗口望去,那阴暗的天气——人们听得见雨点敲打窗格子铁皮上的声音——使他的心情变得十分忧郁。
B.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
C.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从战争之中,我们已创造和平,从仇恨之中,我们已创造尊重,从分裂之中,我们已创造联盟。
D.《草叶集》卷头有一幅惠特曼的铜版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劳动者,身穿法兰绒敞口衬衫,头上斜戴宽边呢帽,嘴上蓄有短须,右手放在腰间,左手插在裤袋里,漫不经心地站在那里——这样的形象很能代表他的这部诗集的风格。 (就是在今天的流行;时尚中,惠特曼也够“酷”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你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帮助,我对这些是不足挂齿的。
B.剧中那个攀龙附凤、奉承拍马的处长,在生活中虽然不多见,却写得很真实。
C.研究所要提拔赵工程师担任所长,他以自己素不相能为由推辞了。
D.西部的发展,将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商机,但是这项事业任重道远。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3月9日,韩国在野的大国家党和民主党向国会提出了弹劾总统卢武铉,这在韩国宪政史上尚属首次。
B.人们已经注意到:科学越进步,理论越艰深,学科也就越高度地分化,人们的专业知识面也就越狭窄。
C.以5:4的比分力克阿拉维司队的英超劲旅利物浦队,终于实现了夺取足协冠军杯、联赛杯和联盟杯“三冠王”的胜利。
D.这条马路本来就以闹市著称,近两年来随着下岗职工经商的增多,在马路边摆摊设点,乱搭滥盖,因而交通阻塞的现象常常发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我们从何而来
我们从何而来?仅在十年前,科学家们还一致认为大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是最早的人类祖先。而2002年考古学家在西非乍得湖畔发现了一块至今有六七百万年历史的化石,他们认为这是近乎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该发现动摇了人们原先关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这个化石被称为“托迈”,意为“生命的希望”。它很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的祖先。
这块头骨,既带有猿的特征,又带有其后的原始人类的特征。它的颅腔很小,与大猩猩的差不多大,但其下半部分较平,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具有突出的颌骨,而与后来的原始人类相仿。另外,它的上犬齿小,并且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跟原始人类的很像,而全然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较尖的下前臼齿。综合这些特征,化石发现者们坚信他们找到的是一个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