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试
初三语文试卷 2005.1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一) (二) (三)
应得分 14 4 12 12 8 10 60 120
实得分
考生须知 1. 语文试卷分为第I卷、第II卷、第III卷;包括五道大题,27道小题,共12页。2.按要求作答。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答卷时要安排好作文时间。
第 I 卷 (共14分)
一、语文基础(共14分。每小题2分)
1. 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juàn) 造诣(yì) 绾结头发(jié)
B.间或(jiàn) 玷污(diàn) 提纲挈领(qiè)
C.停滞(zhì) 踯躅(zhì) 不屑置辩(xiè)
D.宠辱偕忘(xié) 天上宫阙(què) 夫环而攻之(fū)
2.加点字的字形、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 (迷惑) 惩前毖后(警戒)
B.引抒心忠(内心) 取决于品格(决定)
C.自暴自弃(暴露) 别有一番情调(种,样)
D.任劳任怨(担当、承受) 超拔烦嚣(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3.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他的眼色,很像( )掌柜,不要再提。
(2)哪怕是再( )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
(3)母亲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 )的农妇生活。
(4)倘若有“纵”无“横”,有“线”无“面”,有历史无现实,或者反之,都免不了要产生认识上的片面性、( ),……
A.(1)乞求 (2)稚嫩 (3)劳苦 (4)狭隘性
B.(1)乞求 (2) 稚拙 (3)勤苦 (4)盲目性
C.(1)恳求 (2)稚嫩 (3)勤苦 (4)狭隘性
D.(1)恳求 (2)稚拙 (3)劳苦 (4)盲目性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4 — 6 题。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着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达母亲的深恩呢?我将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4.根据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原文,在文中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改正错误。
5.文中破折号表示其后面是解释说明的文字。“中国共产党”解释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然后从中任选一种,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家作品知识填空。
(1)《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是____朝戏曲作家、散曲家___________。
(2) 《范进中举》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第3回,作者是清朝小说家___________。
第 II 卷 (共46分)
注意事项 第 II 卷包括三道大题:二、默写,三、文言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共 20道小题。
二、默写(共4分)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分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